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班主任教育故事案例精品多篇[摘要]小学班主任教育故事案例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班主任教育故事篇一作为一名年轻老师,除了在自己的专业教学上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亲和力。有位同窗好友在一次聚会上跟我诉苦,说她刚上班,对学生格外仁慈,平时也和学生打成一片,可是,慢慢地,她的课堂上时不时有学生与她贫嘴,布置的作业量也遭到学生的讨价还价,虽然在学生的心目中,她是有亲和力。可是,这样的“亲和力”对学生真的好吗?或者说真的是一个人民教师该有的吗?另外一位同学却正好相反,由于第一年就要做班主任,对她的挑战也比较大,可能怕自己管理不好一个班级,于是,在班级里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班规,平时也以一副严肃的样子面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学生是乖了,班级是有序了,可是,她觉得学生都很怕她,不敢跟她交流。而这样的结果,我想不会是所有老师都期望的吧。或许因为经验不够,或许因为想证明自己,或许有很多或许,但想要在严格和亲和力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却并非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正如炖一锅好汤,有适当的火候,最后的味道才能让人回味无穷。有人说,做老师,要上好第一堂课。我想,如果第一堂课上好了,学生的第一印象里会觉得你是个有水平并且认真的老师,因为老师,教书育人,先要把书教好。取得学生在专业上的信任后,接下来便可在育人上花功夫。还记得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师跟我说过,没有不犯错的学生,从某个角度讲,学生就是应该犯一点他们这个年纪该犯的错,这样老师才能有“机会”去教育学生。学生也是有各种情绪的,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的措辞和态度,让学生明白他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而不是一味地跟学生说你这样是错的,你要认识到你的错误,以后不要这样就完事。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奖惩规定,如果再犯错,那就不再是“口头教育”一回了。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我的老师能够理解我并与我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我的学习给予真正的帮助和关心,我有错误了,希望老师能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能让我信服和钦佩的。班主任教育故事篇二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一个老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的学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老师的批评;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会回答的问题;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良久,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某日看电视里的《东方儿童》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误的。当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云云……整个节目顿时失去童趣,直到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予褒奖,这使我很为说出“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的孩子担心,担心他那无比宝贵的想象力,会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用一个“胡萝卜素”就轻而易举地涂抹掉。从某种角度说,正是“正确答案”蚕食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只是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的孩子。其实象“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性东西,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实在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个学生说:“雪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有这么一道考题:秋天到了,树叶。学生写“树叶红了”、“树叶绿了”、“树叶飞舞”等都为错,因为书上是“树叶黄了”用“活泼”造句,只能造“小朋友活泼”,“小鱼在河里活泼地游来游去”、“小河里的水很活泼”都是不对的。——对教育而言,读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小学班主任教育故事篇三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获得,体验快乐。一、学生帮我反思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