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年春分是几月几日(时间)2023年春分是几月几日2023年的春分是3月21日,星期二。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指平分春季。春分时节不仅气候温和,而且雨水充足,阳光明媚,草地发芽树木开花,不仅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还是进入春耕的季节,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春分节气的含义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2、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3、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4、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5、春分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节,除了极个别的偏远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草木都开始逐渐生长,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春分节气的风俗春分祭日萧放说,二十四节气中,“四立”“二分”“二至”是相对重要的“大节气”,而春分又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由于这个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从春分到清明,是一年之中气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时期。春分过后,天气转暖,春雨增多,光照时间也越来越长,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俗话说“棒槌落地生根”,形容的就是春分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的状态。农谚中也有“春风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农耕社会,人们对太阳有着强烈的依赖和崇拜,太阳寓意着能量、力量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上古社会就有了“朝日夕月”的礼仪制度。萧放解释说,“朝日夕月”的意思是,在春分祭太阳,在秋分祭月亮。古人祭日一般在早上,因此叫做“朝日”;祭月在晚上,称为“夕月”。祭祀时,一般用牲畜等祭品放在柴草上焚烧,让烟升入天空。从周代起,就有了在春分祭日的仪式。山东荣成的成山头在古时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修日主祠。到了秦朝,秦始皇两次驾临成山头,在这里修建了“始皇庙”,设立了“日主祠”,祭拜日主。后来,历代帝王都在都城设立了祭祀太阳的坛庙,明清两代帝王祭拜太阳的地方是现在位于北京东部的日坛。萧放介绍,在过去,日神和月神不是普通百姓可以随便祭拜的,祭祀大典只能由朝廷举办。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时期,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份由官员代祭。祭日也是为了祈求一年有个好收成。春分这天,北方地区有吃太阳糕的习俗。太阳糕在北京地区尤为多见,既是祭日的供品,又是应节食品,有“太阳高”的寓意。太阳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上面印着象征太阳的三足金乌,吃太阳糕是表达对太阳的感恩。春社古人农业技术不高,靠天吃饭,因而有了“春祈秋报”的传统,即在春天播种的时候,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天收获的时候再报答神灵的恩赐。因此,在春分和秋分两个时节,古人要做两次大型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这个祭祀活动叫“春社”和“秋社”,春社与秋社合称为“社日”。清末民初著名易学家尚秉和称,社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萧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聚会娱乐的日子。民社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这天,妇女和儿童也都会出门游玩。春社是传统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社会”一词即起源于民社时的聚会活动。唐诗中有诸多诗篇描述了民间春社时的场景。“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描述的就是江西铅山鹅湖山春社时,家家酣醉的场面。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有《社日》《社饮》《社鼓》《社肉》等诸多与春社有关的诗篇。酿春酒古时山西和浙江的人民有在春分酿酒拌醋的习俗。萧放说,古人在春分酿醋和造酒,大概是取春分时“天地均平”的意境,均平意味着均衡,均衡才能调和,才能做出好酒好醋。另外,春分时节,地气贯通,微生物开始活跃,也有利于酒和醋的制造。浙江有县志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民谚也有“好酒知时节,春酿贵如金”的说法。杭州、绍兴、杭州一带都有古老的造酒传统。明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录了一笔杭州旧俗:在梨花开时采花和米酿作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