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书活动策划书关于读书活动策划书(通用5篇)伴着时间的流逝,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面对新的工作,制定好新的目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策划书吧。那么如何把策划书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活动策划书(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书活动策划书1一、活动主题我读我快乐二、活动时间XX年xx月三、活动地点xx师范大学四、策划主办者xx文学社五、活动目的及意义为达到我社团宗旨所想,实现社团近期工作目标,我们周密安排此次读书活动,此次活动我们将邀请与此内容相关的社团负责人,从事此种性质工作的师哥师姐作为培训人员及裁判来为我们指导工作。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能让新一届学生从大学开始就了解到自己在大学应提高什么,学习什么,做些什么,不因大学里拥有自由支配时间过多而迷茫学会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度过宝贵的大学时光。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但读书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现在这个高频率、高强度、高要求的“三高”社会,我们更不能有一丝松懈,我们需要不停的读书学习、社会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书香型的学校环境、人才型的学生素质、学习型的学校风气、创新型的学校文化。六、活动前期工作1、海报宣传2、整理活动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提交活动报告七、活动内容1、内容参赛设计应以PPT形式进行操作演示,向观众呈现一个多彩、直观、强烈的精彩效果。使观众从中学到文学知识。设计内容不限,但应展现一本书,一个人物或一段历史,并体现出其特点,反映效果直观、明显,具有趣味性、创新性,教育性。2、要求(1)操作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2)设计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给人以启迪,催人以发醒,动人以情理;(3)设计以某个人物,某本书或某段历史为主题,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3、比赛过程本次比赛设计均须由参赛者本人进行演示操作,并提交设计方案。设计文案应尽量以图、表、照片等直观形式描述。八、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九、活动经费预算待定十、活动负责人活动总负责:xx宣传:xx组织:xx策划:xx读书活动策划书2一、活动宗旨:为提升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营造阅读、思考和相互沟通的学习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团支部决定开展读书系列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团员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拓展知识面,提高内在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并通过本次活动,促进团员青年相互之间的交流。二、活动主题:我读书,我收获三、活动流程:1、阶段一:畅所欲言时间:20xx年10月22日(周一)至20xx年11月16日(周五)内容:畅读莫言作品或其他名著,写写您的读书心得,或谈谈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感想;2、阶段二:举办读书交流会时间:20xx年11月18日(周日)地点:联合检测中心二楼会议室内容:在轻松的环境中每位团员青年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3、阶段三:读书专栏时间:20xx年11月26日(周一)至20xx年12月7日(周五)内容:在公告栏开辟“读书专栏”,介绍读书方法,张贴团员青年的心得体会或书中有趣的片断等。读书活动策划书3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20xx年全市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读书点亮心灵”主题读书活动。一、指导思想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点亮心灵”为主题,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为重点,以打造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基本形式,以典型带动、全员参与为基本思路,广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活动,实现教师理论素养、师德修养与教学技能的综合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让读书学习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与生活习惯。二、工作目标1、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思考习惯。2、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愉悦教师身心,启发教育智慧,打造幸福教育,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3、通过开展教师主题读书活动,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推出一批热爱阅读、特色鲜明、学有成果的读书领军人物。三、活动原则1、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在教师阅读书目的推荐上,强调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根本,把教育教学名著推荐给老师阅读。通过阅读激发教师持久的阅读兴趣,引发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学习自觉。2、经典性与时代性统一。经典著作经过时间检验,属于全世界、为多数人所认可,要引导中小学教师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学会从阅读教育经典中汲取营养,吸收理念。现代的优秀读物,往往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要把真正优秀的时代读物遴选推荐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