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灵慧****89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2020.10.8.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无制令而民从”。这些传说A.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B.折射出早期国家的起源C.不能作为研究上古文明的史料D.是研究原始社会的直接证据2.《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正式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关于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有误的是:A.这种取代也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这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这是社会的倒退,用野蛮代替了文明D.王位世袭制比禅让制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提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C宰相制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4.“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维护家庭和睦、安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孝”这种传统美德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5.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D.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6.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开始实行分封制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7.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8.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9.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10.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A.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1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使秦国势力日益强大B.秦国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C.统一的条件成熟且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识12.《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3.学者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初创大一统帝国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贵族政治开始瓦解1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15.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16.东汉末年改剌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的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的“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1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C.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8.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后又以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