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千伏变电站设计.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35千伏变电站设计.pdf

35千伏变电站设计.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word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厂〔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确实定,是变电站电气局部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本次设计建设一座35KV降压变电站,首先,根据主接线的经济可靠、运行灵活的要求选择各个电压等级的接线方式,在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进展比拟,选取灵活的最优接线方式。其次进展短路电流计算,根据各短路点计算出各点短路稳态电流和短路冲击电流,从三相短路计算中得到当短路发生在各电压等级的工作母线时,其短路稳态电流和冲击电流的值。最后,根据各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和最大持续工作电流进展设备选择,然后进展校验并对二次改造局部进展概预算编制。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雷击防护I/38word目录1绪论33331.2.2变电站原始资料与其分析452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555691010103电气主接线方案确实定1212131313134短路电流计算174.1计算短路电流的必要性174.2短路电流计算方法174.2.1有名制法174.2.2标么制法18194.2.1三相短路204.2.2两相短路215变电站电气设备选择235.1高压电气设备选择的目的与原如此2323235.235KV电气设备选择25I/38word5.310KV电气设备选择295.435KV输电线与母线的选择335.4.135kV输电线选择335.4.235kV母线选择345.510KV母线的选择356变电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36366.2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366.3避雷器的配置376.4避雷线的配置37参考文献3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II/38word1绪论电力是国民经济开展的动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开展需要有足够的电力能源作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时期,电力工业的开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从今年到2012年,每年投产装机容量都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继今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和水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之后,电力工业将很快实现新的跨越,预计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将达到6.5亿千瓦,到2020年达到9.5亿到10亿千瓦。因而,越来越多变电站的新建与运行就迫在眉睫。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这就要求变电站的一次局部经济合理,二次局部安全可靠,只有这样变电所才能正常的运行工作,为国民经济服务。变电站情况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开展,近些年来某某市区的经济情况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当然得益于很多企业的蓬勃开展。能源是国家前进的灵魂与动力,其中电能又是企业与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经济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电能的需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以来为了保证各大企业的与家庭生活的可靠,安全用电,地区近年来新建成了很多变电站,而地区岁一所新型35kV变电站的需要也是刻不容缓。3/38word1.2.2变电站原始资料与其分析表1-1全所负荷统计表设负电线电最大工工作需功离变备荷压路机单机作设备用率电所名等kV类型容量设总容系因的距称级型式kW备量数数离台kWKcoskmd数1234567891011210CX1258810002210CY100788003110CY15510813004310KX55968305210CX4092780所内6210KX5515816007210KX75657508310CX40403509310KX303432010310KX303532511310KX404238012310KX3032290注1:线路类型:C——电缆线路;K——架空线注2:最大容量电机型式:Y—绕线异步;X—鼠笼异步;T—同步35kV变电所是一城区变电所,主要针对城区南部的供电而设计,电所的进线是双回路35kV架空电源线。变电所所在地土质为黑土,风向为西北风,最大4/38word风级8级,冻土厚度。最热月室外最高气温月平均:44C最热月室内最高mw气温月平均:30C。最热月土壤最高气温月平均:27Cmnt本次设计是在掌握变电站生产过程的根底上完成的。通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