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辽宁五女山导游词辽宁五女山导游词(通用26篇)辽宁五女山导游词篇1五女山位于桓仁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五女山山体是长方体,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长1500米,对象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宫廷之争避难至此,在山上成立高句丽第一国都,史称纥升骨城。高句丽是我国汗青上北方处所政权统领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0xx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连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明白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月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期间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汗青。这声名,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糊口。发明的遗物尚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糊口、出产器材和武器。除汗青遗迹外,五女山的天然风物也异常壮美,登高俯瞰,前可见桓仁县城阴阳八卦城,后可见桓龙湖似一条巨龙腾跃而下,山势险峻,多处景观称奇称秀。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度重点文物掩护单元;199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明之一。20xx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xx年五女山山城荣登天下文化遗产名录。辽宁五女山导游词篇2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风光秀美的历史名山五女山。五女山海拔823米,山体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公元前37年,一个叫朱蒙的王子在此凭借天险建立了高句丽第一个王都——五女山山城。原名“屹升骨城”,后因唐代有五位女子屯兵于此,为护百姓与征兵抓丁的官兵殊死搏斗并丧命于此,后为了纪念这五位女子改名“五女山山城”。五女山山城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八盘这是一条通向山顶成门的“之”字形古道,是20xx年前高句丽人修建的。全长938米,这是唯一一条能走马车直达山顶的路。这条路路面为土或山石,路外多砌有矮墙,曲曲折折,回环到达山顶,共有十八盘,所以叫“古路十八盘”。西城遗址五女山山城共有东、南、西三个城门,现在看到的西门是唯一设在山顶的城门。根据现在遗留的痕迹,可以说明当时这里安装了大门,而且还有士兵站岗的警卫亭。五女山山城在城址布局,墙体建筑以及墙体加工等方面开创了高句丽民族构筑山城的先河,对后世山城建筑以及东北亚建筑技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城的石墙结构堪称一绝,异常坚固,从遗存痕迹就可表明高句丽人高超的筑墙技术。一号大型建筑遗址长13.5米,宽5米,前排有7块大石,东西排列,间距在1.7米左右,他们大小相近,比较平整,有人为加工过的痕迹。据推测它应该是朱蒙建国后修建的宫殿。虽说是宫殿但也十分简陋,只不过是一座比较大的房子。高句丽就是从这里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的。蓄水池这里是山上最低的地方,水流到这里汇集,形成仅有的一处水源,俗称天池。也是高句丽第一王都的蓄水池,孕育了历代居住在上山的人们。三号大型建筑遗址是一座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22米,宽16米,属于半地穴式建筑。三面砌墙,东面直接利用山坡凿出土坎为墙。石墙的内层和外层中有一条沟,分析为排水沟。因上面的建筑已不复存在,所以很难想象出它石什么结构和到底是干什么的。只能推测其很可能是仓库或者武器库之类的遗址。居住遗址这片比较平整的山地上密集分布着21个土坑,每个土坑就是一座房址,都是半地下式建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这些房址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铁器,特别是两座房子失火后,屋里的东西被压在坑内,出土了大量兵器。因此推测这里应该是兵营,是守卫山城部队的驻地。点将台位于山城的最南端,海拔804米,是山城的制高点,是瞭望的最佳位置,可以同时兼顾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动态。二号大型建筑遗址长20米,宽9.5米,是在人工修整的平台上建筑的,根据遗址考察,推测为干栏式建筑。从出土文物推测,这里应该是王族的居住遗址。里面靠悬崖边有两座小的房址,根我们刚才看到的兵营遗址相同。据考古工作者推测,应该是大遗址的附属建筑和配套工程。哨所遗址这两个哨所遗址与其他遗址都不一样。是正方形的,大小都在30平方左右。最特殊的是遗址里有两个炕连在一起呈折尺形,屋里出去炕活动面积只有4平方米左右,根本不适合家庭居住。从这些炕的布局和出土文物上看,这两个遗址带有极强的军事性质,推测为观望山下道路和把守这个豁口的哨所。哨所遗址在整个山城的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东墙东门山城东门宽4米,两侧城墙成折尺形,有战争时可以从正门迎击,也可从侧面攻击,这是高句丽早期山城的一大特点。距今20xx多年的历史,原墙主体依然保存完好。让人不得不惊叹高句丽人高超的筑墙工艺。南墙及南门这是山城的南门,它是城墙这端留口形成的门。下面是悬崖,高20米,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杰作。门宽2米,是山城里最小的一个门。这段墙是沿着山梁砌建的,与其他墙的构建方式不同,采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