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镇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汇报乡镇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汇报范文(通用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汇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说了那么多,你会写汇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汇报范文(通用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乡镇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汇报1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与之前的历次减负不同,“双减”不再是片面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是校内外一并治理。随着“双减”措施的落实,进行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退市、退出或转型的选择。而对于学校,“双减”强调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通过学校提质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双减”之后的第一个新学期,教育部提出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推出了一系列减负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一阶段以来,我校落实“双减”工作阶段总结如下:一、实行“双减”工作承诺制。我校组织开展签订承诺书活动,调动教师参与“双减”工作积极性,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提升教育质量。承诺书要求教师保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保证“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坚决杜绝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等行为;保证改进考试方法,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坚决杜绝违规统考、考试排名等行为;保证亲自批改作业,按要求控制作业量,坚决杜绝给家长布置作业;保证注重学情分析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决杜绝课上不讲课下讲。二、学生作业管理情况(一)减轻学生负担的核心是对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实行“三限”,即限份量、限数量、限时间。1.“限份量”即对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寒暑假作业的总量进行限制,学科配套的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寒暑假作业严格按照省规范化办学要求,只使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教辅资料。2.“限数量”即各科教师作业量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布置,不准超量布置。3.“限时间”即除一二年不留家庭作业外,各科布置的作业总量完成时间绝不能超过1小时。同时,对布置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的学科明确限定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规定外的学科,如果布置作业,必须让学生当堂完成,绝不留课外作业。(二)任何年级、备课组和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和上级规定,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科学地执行课程和教学进度,不准要求学生利用课间、午休时间写作业、背课文等。(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量布置课外作业。提倡为学生布置实践性、活动性及创新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严禁教师使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学校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切实控制每日各学科课外作业总量,要加强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量和批改课外作业情况的检查。(四)学校、教师不得随意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提前上新课;不准教师开办任何名目的有偿补课班,不准为社会上的有偿补课提供场所,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参与社会有关部门和个人组织的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不准强迫或变相介绍推荐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补习班。(五)探究“作业减负提质”创新方法我校从交通红绿灯获得灵感,设置“红黄绿”三个小组,红色代表暂时落后的第三组,引申义为目前稍微暂停,只要自己一加油门,就会顺利通过绿灯。黄色代表中间第二组,引申义为目前为成绩暂缓,处于中间位置。绿色代表第一组,义为目前为高速前进状态,应继续保持。这种分组布置作业的办法,被我校称为“三二一,进步走”作业法。1.根据学生课上的学情分析和完成作业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红黄绿三个小组。分别布置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如为学优生和中等生,设立有挑战的作业,培养学科思维发散;对待转化生,则把课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夯实学科基础。2.红黄绿三个小组确定后,先选定一名小组长(根据其表现可定期更换)。再为每位学生颁发写有自己名字的对应三种颜色卡片,后期如果调整小组,卡片将及时更换。平时将卡片张贴在班级内明显位置,时刻提醒鼓励着同学们。3.制作“三二一,进步走”作业检查表,分发给小组长,每天由小组长收齐作业,交给老师,老师检查完后,如全部正确,则在正确一栏划“√”,并及时公布完成作业情况。为更加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性,特为每位成功晋升上一小组的同学设立“三、二、一,进步走!”仪式,老师会结合雏鹰争章进行奖励,并喊口号:“进步走!一二一,一二一......”同时,学生高举自己新的“红黄绿”小组牌由后面小组成功进入上一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