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赏析.docx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诫子书赏析.docx

诫子书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诫子书赏析诫子书赏析诫子书(清)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递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逢,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忘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日后国家干城之器干城:喻指捍卫(国家)B.故学校肇开肇:开始,初始C.反足贻堂上以忧贻:留下D.当必亲炙之炙:考验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所不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汝之前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以从事于所学作《师说》以贻之D.汝其慎之其孰能讥之乎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为父亲,张之洞思子心切,很希望儿子不放纵,多努力,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B.面对国家纷乱、外寇入侵、疆土沦陷的形势,张之洞认为兴邦治国的首要任务是练兵。C.张之洞认为如果科举未废,儿子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D.张之洞对儿子既爱又严,希望他不畏辛劳,不恃高贵,勇猛刚毅,养成军人资格以自立报国。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A.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B.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C.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D.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4分)(2)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3分)(3)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3分)参考答案5.D(炙:受熏陶。)6.C以连词表示目的7.C不认同送儿子去学武这一行为8.B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9.参考译文划线部分参考译文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我每天都记挂着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