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项目节能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书生****2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房地产开发项目节能评价报告.doc

房地产开发项目节能评价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项目摘要表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某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电话………节能评估单位………联系人电话………项目建设地点××市南部站前区,工程场界东至经六路,南至纬四路,西至万罗山路,北至陵阳大道。所属行业建筑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总投资47578万元投资管理类别□审批■核准□备案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9724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1栋住宅楼、6栋沿街商业用房,1栋幼儿园,1栋商业及配套公共服务用房,以及地下车库等。总建筑面积153450.5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119674.51平方米、地下建筑33776.0平方米。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主要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计算用折标系数折标煤量(吨标煤)电万千瓦时733.54当量值0.1229kgce/kWh901.52等价值0.3300kgce/kWh2420.68水万吨22.800.085719.54天然气万立方米12.491.2143151.67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吨标煤)当量值:1072.73等价值:2591.89项目能效指标比较项目指标名称项目指标值××省2006年民用建筑能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市“十二五”末目标值对比结果单位GDP能耗(tce/万元·a)0.301.00优于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kgce/m2·a)21.66采暖空调用电能耗(kwh/m2·a)居住建筑:2657.6优于商业建筑:5480.81优于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影响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本项目投入运营后,能源消费量为2591.89吨标准煤(等价值)。则项目能源消费量占××市“十二五”末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m为0.06%,m≤1。因此,对当地的能源消费影响较小,具备实施条件。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项目增加值能耗影响所在地单位GDP能耗的比例N值为-0.19%,N≤0.1。因此,项目增加值能耗水平对所在地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为影响较小,甚至可以说有利的,项目是可以实施的。可研报告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①合理HYPERLINK"http://www.863p.com/Article/ArcPlan/Index.html"\t"_blank"规划设计,优化总平面布置,为建筑节能创造有利条件;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③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以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④通过提高小区的绿化水平,改善居住区微小气候和建筑室内环境,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负荷。⑤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⑥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选用高效光源,节省照明用电。⑦采用节能的供水方式和设备以及用水器具,节电节水。⑧选择新型节能变压器,对配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提高设备的运行功率因数,以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上传输,降低线损。⑨推广应用高强钢筋,节约造房的钢材用量。与未采取措施相比,项目节能措施节能量折合标准煤在1935.15t/年以上(等价值)。节能效果显著。可研报告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而言,项目提出的节能措施合理的有效的,节能效果是良好的,但鉴于项目所处的阶段,所提出的节能措施有些粗放,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节能评估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①明确采暖空调方案,合理设定主要功能空间的环境要求,设置排风冷热回收装置。②车库通风采用变速风机,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检测自动改变风机转速,自动调节风速、风量,根据车流量进行定时启停控制。③室外照明采用太阳能路灯并选择LED或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光源。④明确太阳能热水器的配置标准,选用能效系数(CTP)达到一级标准的产品。⑤对非线性用电设备产生的谐波进行预防和治理,以减少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维护电网的安全运行。⑥对小区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以减少自来水用量。⑦建议住户使用能效较高的燃气具,选择旋火灶和台式灶。经计算,以上措施节能量折合标准煤在70.58t/年以上(等价值)。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351327109"前言PAGEREF_Toc351327109\h1HYPERLINK\l"_Toc351327110"第一章评估说明PAGEREF_Toc351327110\h2HYPERLINK\l"_Toc351327111"1.1评估依据PAGEREF_Toc351327111\h2HYPERLINK\l"_Toc3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