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5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及重点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中过彩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有一户人家中了彩,大家想去看看吗?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中彩那天文中我的情绪变化,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我的情绪变化。3、生浏览后抽生回答后板书:兴奋——疑惑不解——明白二、体会兴奋。1、抽生读3——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用笔划出我兴奋的句子。2、汇报:抽生读句子,并用cai出示句子。3、同学们真能干,那你知道我有多兴奋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用cai创设情景4、即然是这样兴奋,你能用声音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吗?试着读——抽读——评议——你能像他那样兴奋吗?齐读。5、文中的我为什么这样兴奋?请同学们读1、2自然段认真体会。板贴:车6、师总结:是啊,在生活这样拮据,父亲又是做梦都想得到一辆车的情况下,居然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真是雪中送炭啊!7、同学们,你能把这种心情带到课文中去吗?齐读第3、4、5自然段。8、质疑:读了这些话,你有什么什么疑问吗?9、过渡: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回去问问母亲吧?引读第6自然段。三、体会迷惑不解。1、你知道父亲为什么神情严肃了吗?板书:道德难题。2、cai出示句子并质疑,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3、小组合作学习7、8自然段。4、出示自学提示:(1)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认真读课文,边读边质疑,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作上记号。(2)认真思考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5、汇报:讨论提出来的问题。(1)老师提问题:为什么会有淡淡的k字?(2)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生答后小结:奖是自己抽中的,但中奖的彩票却是同事的;大奖还给富裕的同事,自己仍将那么贫穷;不把大奖还给同事,自己的良心就不安。6、辩论:说出留下车和送回车的理由,老师看谁最会读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7、老师总结:双方都辩得很好,都能从文中找依据说服对方。8、当然留下车和送回车都有道理。这样难以决定,那么父亲是怎样做的呢?9、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谁有这样的品质。10、我在父母的熏陶下,尽管开始感到迷惑不解,但成年以后我明白了父亲的做法。齐读第十自然段。四、体会明白。1、cai出示:比较句子: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中彩那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2、cai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读句子质疑。(1)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2)推荐读《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课外书。(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五、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师:祝贺你们也拥有一笔“财富”!我们与人相处时,坚持以诚相待、守信用,才会有更多的财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1、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创造,前提就是疑问。通过学生自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积累疑问——质疑疑问——解决疑问等过程的情感体验。2、合作学习: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强烈渴求和形成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主动地学习,在主动学习中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促进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文中的疑问,再反馈给教师,教师起一个指导者的角色。3、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感受到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参与。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结合实例,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笔财富“的哲理,并能说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意思。2、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造句。4、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笔大财富”这一句话的哲理。2、说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意思。3、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与思想感情。教学前准备:1、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2、卡片若干张3、小旗子若干面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内预习,完成预习练习。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获过奖呢?获奖时你们高不高兴啊?(生齐回答:高兴)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篇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不是也一样高兴吧!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学生自读、默读来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会的字词,应学会查字典或问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