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因子综合律报酬递减(dìjiǎn)律我国农田土壤缺素发生规律(时间)施肥量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土壤条件与养分有效性////缺氮缺氮///植株(zhízhū)缺氮的症状/植物氮素营养(yíngyǎng)与氮肥第一节植物(zhíwù)氮素营养1)、不同作物种类含量不同豆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氮量也高。按干重计,大豆含氮2.25%,紫云英含氮2.25%;而禾本科作物一般含氮量较低,大多在1%左右。同为禾本科作物,小麦>小麦>水稻2)、作物不同器官含量不同一般,幼嫩器官和种子中含氮量较高,而茎杆(jīnɡɡǎn)含量较低,尤其是老熟的茎杆(jīnɡɡǎn)含量更低。如小麦子粒含氮量为2.0%-2.5%,而茎杆(jīnɡɡǎn)仅为0.5%左右;豆科作物子粒含氮量为4.5%-5%,而茎杆(jīnɡɡǎn)仅为1.4%。3)、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含量不同在各生育期中,作物体内氮素的分布在不断变化。在营养生长阶段,氮素大多集中在茎叶等幼嫩器官,当转入生殖生长时,茎叶中的氮素就基本向子粒、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转移;成熟时,大约有70%的氮素已转入种子、果实、块根或块茎等储藏器官。如水稻,分蘖期含量高于苗期,通常(tōngcháng)在分蘖盛期含量达到最高峰,其后。随生育期推移而逐渐下降。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随施氮量增加,作物各器官中氮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dànféi),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3、叶绿素的组分元素4、许多酶的组分(酶本身(běnshēn)就是蛋白质)氮还是一些维生素的组分,而生物碱和植物激素也都含有氮。总之,氮对植物生命活动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获得作物高产的有效措施。表3-1供氮状况(zhuàngkuàng)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的影响(Sattelmacher等,1978)氮素的吸收(xīshōu)与利用二)各种形态(xíngtài)氮素的吸收利用还原(huányuán)力4-6um,2-3um,50-200,40%inVTherelationshipbetweenlightanddarkreaction酶的存在(cúnzài)部位钼是这个反应中所必需的一个营养元素,它是一个还原中心。因此,在缺钼的植物(zhíwù),或用钼的类似物tungstate(WO3-),替代反应中心的钼,处理植物(zhíwù),植物(zhíwù)的硝酸还原能力会显著下降。tungstate常常被用做NR酶活性抑制剂。NR的调节(tiáojié)表2-3从9:00到18:00光照期间叶片(yèpiàn)中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NR的控制(kòngzhì)由上述结果必然得出(déchū):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光合作用调节2.氨(NH3)的同化(tónghuà)/氨基(ānjī)转移作用酰胺在植物(zhíwù)体内的作用三)NH4-N和NO3-N的营养(yíngyǎng)特点/Observation1:PlantGrowthunderNitrate-andAmmonium-NutritionNH4+-N(5mM)表3-6植物在不同(bùtónɡ)氮源下生长量的比较四、植物(zhíwù)的氮素缺乏与过剩/左为正常的秋季(qiūjì)苹果叶;右为缺氮的苹果叶梨树缺氮;亮黄、紫色或红色(hóngsè)叶片小麦缺氮:缺少(quēshǎo)分蘖、茎变细,发红;叶片淡绿色,老叶黄化,早死脱落。大麦缺氮:类似于小麦(xiǎomài)。缺少分蘖,茎变细,基部发红;叶片淡绿,老叶黄化,死亡,脱落。蒜缺氮、磷:右为缺氮,生长矮小、瘦弱(shòuruò)、叶片淡绿,叶点死亡;左为缺磷:生长缓慢、矮小,叶片暗绿、叶点死亡。缺氮缺氮小麦地块由于施肥不匀造成(zàochénɡ)的缺氮现象氮素过多(ɡuòduō)//复习(fùxí)思考题土壤(tǔrǎng)肥料学通论第五讲氮素营养(yíngyǎng)与氮肥植物氮素营养(yíngyǎng)与氮肥自然界是奇妙(qímiào)无穷的。研究自然界是兴趣盎然的复习(fùxí)思考题/三)、土壤(tǔrǎng)中氮的转化表3-14地壳(dìqiào)中的氮素平衡(Werner,1980)第二节土壤(tǔrǎng)中的氮中国(zhōnɡɡuó)每公顷施氮量图二、土壤中的氮素含量(hánliàng)与形态二)、土壤中氮的形态水溶性速效氮源<全氮的5%1.有机氮水解性缓效氮源占50~70%(>98%)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离子态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