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末复习计划期末复习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期末复习计划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期末复习计划篇1第一周:复习第六单元,每天复习一课,前半节课背诵课本知识,包括课文、课下注释、课文翻译、课后习题和两本练习册中的重点习题。后半节课完成背诵检测试卷,以及针对本课的一些重点练习。第二周:复习第五单元,复习方法及内容同上。第三周:两课时复习一至四单元字词,一课时记叙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说明文阅读指导,一课时写作指导。第四周:做三套期末综合测试卷晚自习复习计划:1、每天20分钟背诵时间背诵一篇文言文,包括课文、课下注释、课文翻译。这样,两周时间完成第一轮文言文复习,三四两周依然开始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依然是每天背诵一课,背诵内容是课后习题和两本练习册中的重点习题。2、第一周晚自习安排:第一节课朗读背诵,内容是《同步练习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课做《单元达标期末仿真测试卷一》第二周晚自习安排:第一节课朗读背诵,内容是《同步练习册》第六单元。第二节课做《单元达标期末仿真测试卷二》第三周晚自习安排:第一节课朗读背诵,内容是《百分百练习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课做《单元达标期末仿真测试卷三》第四周晚自习安排:第一节课朗读背诵,内容是《百分百练习册》第六单元。第二节课做《单元达标期末仿真测试卷四》附:七至九年级期中成绩统计及简析七年级:平均分72.9第20名八年级:平均分62.5第20名九年级:平均分72.83第10名七八年级的平均排名都不够理想,及格率分别为12名和11名,优良率分别为23名和24名,综合来看,优良率更偏低,今后应把对优秀生的.培养作为重点突破之一。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背诵时间,所以在今后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和晚自习时间抓好基础知识的背诵。期末复习计划篇2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7和选修8,共12个模块的教学。在期中考试前,完成了选修7的教学,并结合《名师一号》,对其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在期中考试之后,开始进行选修8的教学,完成6个模块,教学任务有些紧张。鉴于教学实际情况,计划从6月30日开始选修8的复习,复习时间为一周。复习目标:1、强化记忆。将选修8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牢固地内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2、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3、融会贯通。将以往所学知识相互联系,归纳总结,上升为考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复习内容:《名师一号》选修8,每一模块复习的'具体内容如下:1、晨读基础妙背(联想法巧记、构词法巧记、佳句运用、语境法助记)2、同学高频考点3、演练集约题组具体复习时间安排:6、30模块17、1模块2和37、3模块4和57、4模块6复习策略:1.利用构词法等多种方法归纳和复习词汇。2.考点与习题密切结合,精讲精练。3.让学生背诵每一模块中的经典句子、语段以及考点中的内容。期末复习计划篇3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1、数与计算: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因为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所以导致学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计算的结果也常不能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2、空间与图形: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3、统计与概率: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4、实践与综合运用: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二、复习内容: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一)数与代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二)空间与图形圆(三)统计与概率复式折线统计图(四)实践与综合运用确定位置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复习重难点:1、复习重点:概念知识的灵活应用。2、复习难点:(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