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放射性、环境与健康——放射化学一隅刘春立【摘要】从放射性、环境和健康出发,就放射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简单介绍了放射化学在我国核电发展和核技术应用中的作用以及我国放射化学的发展状况.【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08(023)005【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放射化学;放射性;健康;环境;核技术应用;核电发展【作者】刘春立【作者单位】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放射化学诞生于1898年。1898年春,生于波兰的诺贝尔物理奖(1903)和诺贝尔化学奖(1911)得主居里夫人(M.Curie)对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H.Becquerel)发现的铀盐能发射射线而使照相底板感光的现象十分关注。她检验了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发现除了铀和铀的化合物之外,钍和钍的化合物也有类似的放射现象,并由此得出放射现象是一种特有的原子现象的重要概念。居里夫人的工作方法是将沥青铀矿磨碎溶于盐酸后,进行硫化物沉淀等多步化学分离。在整个分离过程中,始终用跟踪放射性的方法来确定大量其他元素中放射性元素的去向,并巧妙地根据放射性的行踪来判断该元素的某些性质。这种创造性的方法,是当时一种崭新的放射化学研究方法[1]。1910年,英国科学家A.Cameron最先使用放射化学(Radiochemistry)一词。他当时将放射化学定义为: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属性的科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放射化学涉及的内容已相当广泛,包括放射性元素化学、核化学、核药物化学、核环境化学、放射分析化学等众多分支学科,是国土安全、核能发展、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放射化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放射性。这种性质一般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在条件多变的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放射性的最显著特点是无色、无味和普遍存在性。这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射线的照射,每时每刻都受到或多或少的放射性的眷顾。1放射性核素及其度量核素(nuclide)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相同的中子数、处于相同的能量状态且寿命可测的一类原子。人们迄今已经发现约3000种核素,其中只有不到300种为稳定或半衰期大于100万年的核素,其余均为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核素中,原生和次生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有76种,它们存在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种类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强弱用活度(activity)表示,其基本单位为Bq(s-1),定义为放射性核素每秒衰变的次数。2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天然放射性土壤中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镭-226和钾-40等。1983至1990年开展的全国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发现,我国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镭-226和钾-40的平均含量分别约为40、49、36和580Bq/kg[2]。水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来源于降水冲刷,我国主要江河中铀和钍加权均值分别为2.0和0.3μg/L,镭-226和钾-40的加权均值分别为6.0和122mBq/L[3]。空气中的辐射照射主要来源于天然辐射源,包括陆地γ辐射和宇宙射线。陆地γ辐射来源于地壳、建材和空气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由来自外层空间的初级宇宙射线及其与大气层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宇宙射线组成。人类主要受到次级宇宙射线的照射。全国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原野、道路和室内γ辐射的剂量率分别为2.4~340.8nGy/h,3.0~399.1nGy/h和11.0~418.5nGy/h,室外宇宙射线的剂量率为26.7~189.3nGy/h,室外天然贯穿辐射的剂量率为39.3~403.5nGy/h。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我国居民人均年有效当量剂量分别为0.55、0.26和0.81mSv[4]。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天然辐射的照射。这种低剂量的天然辐射对人们健康的影响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尽管人们发现一些天然辐射本底较高地区的人均寿命有高于平均值的现象。3医疗照射的辐射剂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在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核医学诊断、核药物显像和治疗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核医学方法在辨明和去除病变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体的正常细胞和器官产生辐射照射。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