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社区服务活动调研报告篇一:社区服务专业标准调研报告社区服务专业标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社区服务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和教学设置上有许多问题亟需探索和实践检验。为使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研,以期专业标准更贴近社会发展与变化,教学设置更贴近行业一线,适应现代社会为专业培养提出的诸多要求,更能前瞻性地预见高职人才的发展方向。二、调研方法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主要包括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专题研讨会等。问卷调研共设计三类调研问卷,分别是学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调研问卷以及用人单位负责人访谈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状况、发展趋势与发展规模,适应性岗位需求与从业层次,从业人员所需专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及课程安排与设置等方面。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山西省太原市范围内的基层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同时涉及社会服务性单位与企业的社会服务人员。三、调研过程(一)选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访谈调查本次调研共选择山西省内66家单位,其中基层社区管理机构45家,社区服务性企业9家,社区其他单位及机构10家。用人单位调研问卷以直送方式共发放11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为93.6%。走访面谈访谈20人,包括社区工作人员12人,服务型企业人事主管4人,其他相关单位的人事负责人6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问卷内容还涉及到就毕业前后的认识、亲友评论、个人发展准备等。问卷发放50份,回收47份,回收率94%。(二)汇总调查资料,召开专题研讨会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我们聘请高校课改专家主持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民政局、街办、社区居委会的11位行业专家进行政策性和具体操作上的分析研究。四、调研结果分析(一)社区工作人员的结构与现状目前,全市52个街道办事处,543个社区居委会,4007个社区网格,543个社区中城市社区及改制完成的村改居社区516个(即:享受财政补贴的社区516个)。有社区工作者4790名,其中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约占10%。在这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中,40~50岁的占大多数,约占65%,30岁及30岁以下的仅占29%,新进大学毕业生人数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三年内离职率也超过46%,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且结构不平衡。社区工作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最多,为49%,本科学历的约占31%,中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较少,分别约为15.6%和4.4%。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对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实际工作表现的认同度显示,近85%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更能适应工作需要与工作实践,适应性较强。在现有社区工作者中,有相当部分为转岗人员,接受过社区类专业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不高。多为管理类或技术类职称,其中初、中级职称占到88%,高级职称仅占12%。社区一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存在明显不足。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用人单位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都比较陌生。接受调研的单位中,有34家表示其社区相关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不足10%,超过70%的仅有3家。所有单位中,18家近三年内未接收过社区类专业毕业生,占45.2%;19家单位接收过1~2名相关专业毕业生,占30.6%;只有7家接收过3人以上,占24.2%。25家单位表示未来5年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3人以上,其中3家表示至少需要10人,选择1~2人的为11家。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出了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参与一线社区工作的热情。综合调研情况显示,目前社区类专业对应行业和用人单位的人员情况及人才结构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城市社会的发展促使新社区的产生与扩大,这就要求社区不得不引入新鲜血液,充实工作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原有的单纯管理或单纯服务的居委会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社区的发展变化,引进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年龄层次较低、工作适应力强并具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正是行业与单位最需要的。(二)社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岗位群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包括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与组织管理、社区规划与建设等社区管理岗位,社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教育服务等社会服务岗位,小区物业管理、物业服务等物业管理岗位。问卷调查显示,53家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社区基层工作,占到80.3%。可见,社区基层工作将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培养毕业生从事一线社区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