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挂羊头卖狗肉之嫌—《闲情赋》主旨之我见_爱情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其文采奇丽,荡人心魄。清人陈沆云:晋无文,惟渊明《闲情》一赋而已。〔《诗比兴笺》〕。如此登峰造极的作品当然也免不了倍受争论,而争论那么主要源于两个人物:一个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另一个是宋代的苏轼.萧统是最早整理陶渊明文集的人,他对陶的其它诗文皆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异哉!无是可也!这种观点一直到晚唐都无人提出异议.到了宋代,苏轼为其拔乱反正: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作解事者.那么,我们可以从《序》文中来看一下陶渊明的创作宗旨:总其旨归,不出《序》文所谓检逸辞宗淡泊一语而已。从而使作品到达抑止流宕之邪心,有助于讽谏之成效.诗人也按着这个宗旨去做了,做到了有始有终,始荡以思虑---十愿十悲的倾情,托行云以送怀的思恋,可以说是让人心荡神摇啊;也终归闲正---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有了这个宗旨,作品所到达的成效如何呢萧统给了肯定的答复:卒无讽谏,清人刘光第亦云此诗荡而不能自持矣。〔《诗拟议》〕难道是陶渊明文不逮意关于闲情赋的主旨是不是爱情,历来有多种说法.清人刘光蕡就认为:身处乱世,甘于贫贱,宗国之覆既不忍见,而又无如之何,故托为闲情.其所赋之词以为学人之求道也可,以为忠臣之恋主也可,即以为自悲身世以思圣帝明王也亦无不可.〔《陶渊明闲情赋注》〕。清人孙人龙认为:古以美人比君子,公亦犹此旨耳。(《陶渊明评注初学读本》)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找到答案.夫环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文章一开始陶渊明就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女:姿色冠代,品格高洁,心志淡远.此女子与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游斜川序》的陶渊明有着同样的忧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使得这个奇女子多了些人间的情味,更容易让人亲近些.愁绪能遣,她开始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纤纤玉手,袅袅清音,流盼美目,真正如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三所言曲尽丽情,深入冶态。清音使我情不自持愿接膝交言,想前去盟誓可却又担忧自己的冒失而受到责怪;想待凤鸟以致词,又恐他人之我先.诗人真的是心潮涌动,心序难宁啊.一恐字最妙,最能表现心理的复杂微妙.诗人终没能冲破旧礼教的束缚,于是十愿十悲遂在诗人心理一气呵成: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馀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桩.愿意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丈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在西东;悲高树之多阴,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来景而藏明.愿在竹而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赋接之曰: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倦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假设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当愿与悲最终均化为劳情苦心,诗人独行于南林,希望可以与心爱的人不期而遇,此时景色也变成了叶燮燮以去条鸟凄声以孤归,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哀伤,犹假设凭舟失棹缘崖无攀.辗转反侧,难已入眠,诗人摄带以伺晨,却见素阶蒙繁霜,鸡未鸣却听见远处琴声清亮哀婉.于是诗人梦想自己的爱人就在那边,又托云以送怀来表达自己无边的爱恋,然而行云过而无语,时冉冉而就过,最终累了倦了的诗人也只能寄弱志于归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赋写对一个绝色女子的爱慕,却因怕失礼而只能在心理展开奇特的想像,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上,象《闲情赋》这样坦白歌颂爱情的作品,除了民间文学,在文人创作里是为数不多的.陶渊明如此大胆的歌颂爱情,最早遭到了萧统的责难:白璧微瑕,终未能入《文选》.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都认为有损陶渊明的清白.清人王闓运闲情赋十愿,有伤大雅,不止微瑕.〔《湘绮楼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