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的年号有什么代表意义.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代皇帝的年号有什么代表意义.pdf

历代皇帝的年号有什么代表意义.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史上封建帝王为了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同时,它也是一个封建或割据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因此,自汉武帝时采用年号起,历朝历代帝王或分裂割据者、农民起义首领基本上都取一个或数个年号,表示正统,图个吉利祥瑞。沿袭到清末,采用过的年号约八百多个,历时2500多年。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以帝王的年次纪年,史书记载时则连同帝号合称。比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鲁隐公元年、二年、三年等,一直延续到出皇帝位,下一嗣王即位或改朝换代新帝即位,则用嗣王或新帝的年次纪年,称元年、二年、三年等。年次纪年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文帝、景帝时期有所变化。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前十六年用年序纪年,称元年、二年„„十六年;后七年,即第十七年起,改称后元年、后二年„„后七年。景帝在位十六年,前七年称元年、二年„„七年;后六年称中元年、中二年„„中六年;最后三年,称后元年、后二年、后三年。后三年正月景帝死,武帝即位。这种现象,史称"改元"。有史以来,自"帝号纪年"或曰"王位纪年"起,帝王在位期间没有"改元"现象,"改元"自文、景始。文帝在位一次改元,景帝在位两次改元。改元的原因,盖如《汉书·文帝纪》所说:"十六年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汉代方土方术盛行,深信纬迷信和天谴天瑞,因此在"间者(指前十六年)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早疾疫之灾,朕甚忧之"的情况下,汉文帝于十六年九月得到玉杯,且上刻有"人主延寿"词语,认为时来运转,吉利祥瑞,便命令天下臣民大玲T宜群饮庆贺,拟定明年改元。张晏注亦云:"新坦平候日再中,以为吉祥,故改元年,以求延年之祚也。"这就是改元的原因。不过,文、景二帝改元,本只改元年,没前元、中元、后元字样,这前、中、后是后人为了区分放、中、后而加的。文、景二帝初改元,只改称元年,按年次往下纪,与后来的改元不同。因为后来改元是已有年号,所谓改元实质上是改年号。称年号自汉武帝始。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有11个年号,前六个年号,每六年一换;后四个年号,每四年一换;最后一个年号仅二年。他第一个年号名建元,颜师古于《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下注曰:"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实际上,武帝亲定的年号是其在位三十一年的"元封",下诏书"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这是汉初因秦制,以十月为岁首。据史家考定,元封前五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都是追加的。因此应该说,我国古代历史上年号起于"元封"。年号起于汉武帝"元封",建立年号的原因和意义何在?据《史记·十二·武帝纪》记载:"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见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即建立元年、取年号应以天瑞来命名。所谓天瑞是天体自然降临的祥瑞物,长星(慧星)现,故命年号叫元光;郊得一角兽(白麟),因改元叫元狩。年号的拟定,均选吉利样瑞词语,一般选用两个字。如东汉章帝年号建初、元和、章和;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等等。也有四字的,如唐武则天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太平兴国等等。个别也用六个字的,如西夏白躁傧瞿旰?天授礼法延柞",西夏惠帝赵秉常年号"天赐礼盛国庆"。年号没有超过六个字的.因年号过长不便称谓。年号的改变也叫改元,改元有除旧布新之意。一帝多号,因某种情况需要或获天瑞改元,如汉武帝见长星现,改号元光,获得白麟,改号元狩;获得宝鼎,改号元鼎等。改朝换代均需改元,加唐高祖李渊灭隋改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为唐武德元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朝改元惠宗妥懽贴睦尔的至正二十八年为明洪武元年。嗣君继位也须改元,如东晋明帝司马绍继位改元帝司马睿永昌二年为太宁元年;南宋端宗赵昰继位改共帝赵显德佑二年为景炎元年。像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及恭帝柴宗训继位均沿用太祖郭威年号显德的极少。因此,可以说年号是历代一个正统王位、皇枚的标志,有了年号就有了正统王位、正统皇权,否则就失之。比如历代番国奉行某皇帝的正朔就是一个明证。所谓"奉正朔",就是奉行某皇帝的年号纪年。如三国的以谁为正统,陈寿《三国志》以三国并列,各用各的年号纪年纪事,而习凿齿《汉晋春秋》则认为蜀为汉朝偏安,以蜀为正统。东晋十六国前凉张轨,因对晋称臣,奉行晋的年号纪年,西域出土竹简上书有"建兴十八年"字样。"建兴"为西晋愍帝司马业的年号,"建兴"只有五年,盖道途阻隔,前凉不知晋已南迁,此时已是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说明奉正朔、用年号纪年的严肃性,奉行到底,不敢越雷池一步,反之就是叛逆。年号,从它本身来说原是小事,仅为纪年方便的名号,然而就它产生的背景、条件,在历史上的作用等而言,可就复杂了。研究历史、整理古籍等不得不注意,同时也是一般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