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精品多篇.docx

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精品多篇【概述】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一焦裕禄的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父亲焦裕禄留下的家风非常赞赏。2014年他到兰考考察的时候,连我们家过去的家风小故事都能娓娓道来。我向总书记汇报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父亲留下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地点头,重复了两遍“家风”、“家风”。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搞特殊化父亲一向反对不劳而获。所以,他留给我们的家风主要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靠自己的能力活着,有力气就靠力气活着,有才艺就靠才艺活着,不能搞特殊化。在焦裕禄家风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都力争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老大焦守凤从开封市总工会退休,有三个子女,大儿子早逝,另外一子一女在开封市从事普通工作,其中儿子和女儿都曾下岗待业多年;老二焦国庆从开封市地税局退休,女儿焦楠在开封市某区审计局工作;老三焦守云从郑州科技情报研究所退休,儿子余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现为中国歌剧舞剧团副团长;老四焦守军从成都军区档案馆退休,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老五焦跃进现任开封市政协主席,有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北京、上海打工;老六焦保钢于2013年病逝,儿子焦威在郑州市公安局工作,女儿焦力在部队当兵。2014年5月14日是父亲逝世50周年的祭日,我代表焦家的儿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亲爱的父亲:如今的焦家已经四世同堂,是一个27人的大家庭,这个家庭温暖幸福。您知不知道,这么多年,您的儿女们是多么想念您啊!母亲2005年带着劳累走了,我们没有挽留住她去寻找您的脚步。您去世的时候母亲还那么年轻,40年的辛苦和劳累伴随了她大半辈子。我们六个子女让她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长大后的我们却怎么也弥补不了她对我们的付出。您去世后,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鞭炮没有欢笑的春节。我们最怕过春节,也最怕清明节。那几年,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流着泪包一整夜的饺子。大年初一给我们下完饺子后,她却不吃不喝地躺上一整天。我们心里清楚,母亲是在想念您啊!每到清明节,母亲手把着我们的小手给您扫墓,她有几次哭得昏倒在您的墓前,不得不让人搀着她回家,那情景让每一个人都心痛。您去世后,我们一直记得您临终前的嘱托,日子再苦再难也没有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您的六个孩子,如今最小的也人到中年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我们,同样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像其他人一样,我们也面临着“票子”“房子”“孩子”等种种生活中的难题。家中一样有人下岗,有人待业。虽然也有人当上了“七品”县官,但大多数都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生活中的我们无论过得好与不好,我们都记住您的教诲,靠自己本事生活。我们姊妹6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都可以无愧地对您说,我们都是您的好儿女。今天,是您的50周年祭日,这50年来,我们对您的追思常常泪湿衣衫。每每回想起童年记忆中的您,以及您和母亲之间的那种挚爱深情,总会在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如果您活着,您也一定对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喜不自禁,酷爱唱歌的您一定会指挥我们一家近30口人一起高唱《黄河大合唱》。我们也会把工作生活的事情常说给您听听。如果您活着,您也会为党和国家给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关心而倍感欣慰。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兰考,参观了您生活、工作的地方,还与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地询问着我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习近平总书记说,见到我们很高兴、很亲切,就像见到自己家里人一样。如果您活着,您一定不会离开兰考。您太爱兰考这片土地了,一草一木、一沟一壑您都用脚丈量过。现在您所牵挂的这片土地也变得富饶美丽,您爱兰考的乡亲,他们一定会像走亲戚一样来看您……可是您走了,已经走了很久了。但我们知道您没有走远,没有走出兰考。或许您太累了,躺在兰考温暖而柔软的沙丘上歇息。白色的大理石棺柩没有隔断我们,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您的影子。我们想念您,亲爱的父亲!父亲去世50多年来,所有普通人家遇到的生活难题,我们都遇到了。但是,无论过得好与不好,我们都要守护好父亲的英名,这既是焦家家风的要求,也是我们焦家儿女必须恪守的底线。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二司马光《家范》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