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立校”的宗旨,围绕“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工程这一工作重点,立足课堂教学,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注重课程计划管理。学校按上海市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开设了十一个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第七节课进行,辅导老师同时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于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出教学工作计划,排好课程表,发放到班级、教师。开学第一周各教研组、每位教师必须上交教研、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并装入教师业务档案。由教导处、教科室、分别检查各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加强巡课制度,课表上外墙,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杜绝考试课目挤占非考试科目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1、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始终如一地把打造合格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学校工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组织和鼓励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对全校教师业务水平和现代信息技术再次进行全面培训。2、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校骨干教师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可以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我们致力于在壮大骨干教师群体上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定期检查、随堂课教学调研、上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3、加强教研组长队伍的建设,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辐射作用。通过这一批人的辐射和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潜心教学、共同进步,逐步形成良好的业务研讨气氛,努力提升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组织开展教研组间的交流研究活动,以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4、着力培养青年教师。近年来我校引入的6名新教师,为了使他们尽快成长,进入角色,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特制订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本学年学校将继续采用上学年的“师徒带教”的新老传承机制和办法去做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做法是由县教学能手、校骨干教师积极向下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即通过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研组在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措施还有所谓的“先承接再提高”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跟随骨干教师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然后青年教师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进意见,从而使年轻教师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并且能够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这是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另一个有效措施。其中:“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经常去外面听课、培训,“请进来”主要包括邀请有关专家、名师前来讲学。这些措施不仅能培养我们的青年教师,而且能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使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实现充分的知识分享,从而去提升青年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掌握。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活动质量。1、加强教研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单位,是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学中的管理作用,教导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以往教研组活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和权利,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及组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积极探索课题引领下的新型教研形式。每个教研组双周周一下午组织教研活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同时,参照县“合格教研组”的条件,要做好活动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工作,教研活动要做到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2、完善教研组长的例会制度。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教导处定期组织经验介绍和交流活动,在上学年“优秀教研组”评比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加强集体备课,开展精细教研。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制定、课时划分、教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方面作重点研究。年级组定期组织教材分析,了解编写意图,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优化备课活动,提高备课成效,以保证三十五分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