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1(B卷)(解析版)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1(B卷)(解析版)新人教版.pdf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1(B卷)(解析版)新人教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1(B卷)(解析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1(B卷)(解析版)新人教版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建议用时:60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我们尊林则徐为中华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派兵从外国人手中收复了台湾B.主持了禁烟运动C.率军抵抗英军进攻吴淞炮台D.领导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观察右图,这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一处清朝皇家园林残迹。该园林惨遭“灭顶之凶劫”是在()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由“清朝皇家园林残迹”及图片信息可判断出是圆4.19世纪70年代中期,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并收复新疆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7.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戊戌变法。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提高了行政效率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8.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9.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A.民主和科学B.科学和马克思主义C.民主和三民主义D.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0.下列哪一个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D.五四爱国运动11.“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这首歌曲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12.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天演论》中的是()A还我青岛B自强求富C师夷长技以制夷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3.2011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6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地点是在()A上海青浦B江苏南京C广西金田D浙江慈溪14.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15.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推翻了清朝统治D使中国富强起来16.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答案】D17.1945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战略大决战,最终使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中哪场战役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8.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19.穿越时空回到近代中国,假如你回到1927年,下列各项中有可能参与的是()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卢沟桥自卫反击战20.2011年国家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并且呼吁国共合作共办纪念活动。历史上能反映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抗日战争的胜利③新中国成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A.重庆谈判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22.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但他的纱厂最终被吞并。下列对此事的评述正确的是()A.张謇舍本求末,他的失败毫不足惜B.张謇作为一个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的C.在多重压榨之下,中华民族工业创办艰难D.“实业救国”的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23.刘伯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