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防疫消杀方案防疫消杀方案(集合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防疫消杀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防疫消杀方案11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适用于物业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无物业管理单位以及委托其他管理人的物业小区可参照本技术指南执行。2基本要求2.1组织建设2.1.1物业小区疫情防控应根据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原则,按照属地政府疫情防控的要求开展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疫情防范宣传。2.1.2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疫情防控领导机构,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负责。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1)完善组织架构及明确各项职责;2)制定本企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推动部署落实;3)及时传达国家和地方疫情信息和落实物业小区疫情防控要求;4)负责所管物业服务项目疫情防控的物资供应、经费筹措及相关统筹协调,做好应急处置工作;5)按规定向企业注册地的政府疫情领导小组(指挥部)报告疫情防控情况;6)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单位推进疫情防控工作。2.1.3物业服务企业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应根据物业服务项目的特点设立疫情防控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物业服务项目负责人任组长,客户服务、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等主管任副组长。疫情防控工作组应开展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落实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方案,落实信息报告、工作例会、工作台账等工作措施;2)协助街道(乡镇)、社区(村)实施本项目疫情防控的宣传、预防、控制、记录等工作;3)按规定向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项目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村)报告本项目疫情防控情况;4)认真做好物业小区基础服务,加大对供水、供电、消防等设施设备的巡查,确保正常运行;5)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防范工作;6)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单位推进疫情防控工作。2.1.4业主委员会、临时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的指导下发动物业小区住户建立联防联控工作组、志愿者队伍,积极主动接受、配合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心理援助、信息宣传等防疫工作措施。2.1.5物业服务企业接到政府疫情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指令后,应将物业小区参与防控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等上报给街道(乡镇)、社区(村),以便统一调配防疫物资。2.2人员组织和培训2.2.1应依据疫情情况调整各岗位人员上下班时间,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并向住户公布值班和服务电话。建立机动保障队伍,以备项目应急调配。2.2.2应组织开展针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员工培训活动,保证在岗员工熟知防疫知识和技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1)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发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2)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途径和防护方法;3)卫生消毒作业方法;4)通风作业方法;5)减少人员聚集方法;6)办公室、员工食堂、员工宿舍等防护作业方法;7)洗手及口罩佩戴的操作规范。2.2.3应做好员工情绪疏导,多关心一线员工工作和生活,及时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员工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引导员工坚守岗位。2.2.4员工在岗期间应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员工每日接受上、下班各一次体温测试,填写体温登记表,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2.2.5对非在岗员工,应随时掌握具体动向和身体状况。2.2.6可组建物业服务企业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2.7可表彰、奖励在疫情防控战役中表现优秀的人员。2.3物资准备2.3.1疫情防控物资包括但不限于:1)包括含氯消毒剂、75%酒精、免洗手消毒剂等基本消毒药品;2)包括口罩、隔离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器具;3)测温设备、喷洒器具防控器具。2.3.2防护物资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2.3.3防护物资短缺时,应立即向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反馈并寻求指导协助。当不能立即解决问题时,应采取简易方法暂时应急,并向属地政府疫情领导小组(指挥部)报告。3人员防护和返岗管理3.1个人防护要求3.1.1低风险地区的岗位防护在没有出现疫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物业小区,与住户接触频繁的客户服务、秩序维护、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等岗位人员,应佩戴口罩;环卫设施消毒剂喷洒岗位应佩戴普通护目镜和口罩。3.1.2中风险地区的岗位防护出现疫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物业小区的门岗值守、环境卫生、设备维护、客户服务等岗位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医用(含)以上等级的口罩,与接触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环境卫生设施消毒剂喷洒的岗位人员还应佩戴护目镜;清理运输废弃防护用品的岗位人员,应配置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3.1.3高风险地区的岗位防护按照中风险地区的岗位防护开展工作,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家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