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含反思.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统编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含反思.pdf

统编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含反思.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古诗二首》包含《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远眺依山的落日和奔腾的黄河有感而作,折射出不凡的胸襟抱负,为远望之作。诗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感知风景欣常美。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课标要求: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景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学建议:二年级学生属于低年级学段,已经认识了七八百字,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拼音读物的朗读,初步掌握断句的方法,但语言的品味能力较弱,需要适度地引导。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会认“依、尽”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黄、层”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体会诗境和道理。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会认“依、尽”等5个生字,重点会写“黄、层”等4个生字。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体会诗境和道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古楼:出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鹳雀楼的同时,知道鹳雀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化名楼。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登鹳雀楼》[唐]王之涣明确: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市,因有鹳雀栖息而得名。教师:同学们,请问“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用“登”字组词造句。3.走近作者:王之涣,字季凌,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作乐曲,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二)掌握生字1.朗读古诗:指导朗读,借助拼音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划分朗读节奏。2.朗读欣赏:用不同的方式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3.我会认:出示要求会认读的字,分别让学生看着读音读,说说这些生字的结构,并用这些生字组词。4.生字指导:(学生课下自学,课上展示,教师补充重难点)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明确生字的结构、部首、笔画、音序。出示生字的书写动画,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并跟着动画进行书空练习。(1)“依”书写指导:撇、捺要舒展,左窄右宽。(3)“尽”书写指导:撇、捺要舒展,两点在一条线上。(4)“黄”书写指导:中间是“由”不是“田”。(5)“层”书写指导:“云”两横上短下长,上窄下宽。(生字组词、造句、拓展运用)(三)体会意境1.品读古诗:听音频朗读古诗,注意节奏,读出诗韵,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感知诗意: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这样的场景会给人怎样的感觉?讲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并让学生想象:黄河水是怎样流入大海的?(2)体会意境: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句及其诗意,附上鹳雀楼视野宽广辽远、黄河气势磅礴、壮丽、壮观的画面图片,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意境。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感知诗意: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解“欲”“穷”“千里目”“更”“一”的意思,让学生思考:是不是只登上一层楼就可以看见更广阔的风景了?那么这里的“一”表示什么意思?串联字义,说一说诗句的意思。(2)体会意境: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及其诗意,结合视频让学生理解:再上一层楼看见的景象和之前楼下所见的景象有什么区别?(3)读诗悟理:教师:为了看见更多更广阔的风光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精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4.知识拓展:出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也比喻虽然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5.熟读成诵并学手势舞:出示《登鹳雀楼》手势舞,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登鹳雀楼》描写落日西沉时,鹳雀楼下黄河滚滚而来、奔涌澎湃、流归大海的景象。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