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pdf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下简称“一号沉船”)为明正德时期的一艘商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数量不少于十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珐华器历来罕见,此次在沉船中发现更是首次。因此,一号沉船集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珐华器始烧于元代,而盛于明清。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故珐华器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民国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其器形纹饰和实用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有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多绘以山石花草及人物纹,纹饰粗放,极具北方民间泥土气息。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花纹以云肩纹、灵芝纹、璎珞纹、莲池纹、桃纹为主。从器形、胎釉及装饰技法来看,应为景德镇窑所产。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目前却没有相关窑址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沉船考古中均未发现珐华器,而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厘清海外地区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一号沉船中大量精美的珐华器,还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珐华”的概念、命名、时代特征、源流发展、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或许可能会重新架构珐华器的研究。总之,一号沉船珐华器所隐藏的神秘和未知,犹如云雾缭绕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摘编自董佳馨张凝灏《惊艳天下———号沉船的珐华器》,《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2日)材料二:1992年出生的乔琳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第29代传人。7年前,还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精算专业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将来会在家乡做珐华。乔琳生于陶瓷世家.乔家许多珐华作品都流传后世,乔琳的爷爷从13岁从事陶瓷制作,后来创建陶瓷厂,并自2006年起开始开展乔氏珐华祖传技艺的恢复研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失败、总结,这一失传300年的传统陶瓷手工技艺终于重现芳华。乔琳常常为此感到自豪,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珐华制作技艺。直到2015年,她的人生轨迹改变了,这种自豪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天,母亲给我和哥哥都打了电话,说厂子经营不下去了。”乔琳告诉记者。放下母亲的电话,当时正在美国留学、准备继续读研的乔琳犯了难。“我挺纠结。回家传承手艺意味着告别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但是,这个厂是爷爷和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如果关了,好不容易恢复的乔氏珐华制作技艺难道要再次断掉?”乔琳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说不回去很容易,但我必须回去。”就这样,乔琳放弃读研,与哥哥先后回到故乡阳城,一头扎进珐华的世界。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立线和施釉是两个最关键的步骤。”乔琳拿起一件珐华器给记者解释,“立线的线条要均匀、顺畅,才能很好地隔开釉色并呈现图案的立体感。施釉更是技术活,釉薄了,釉面干涩,没有光泽;釉厚了,釉料的流动就会难以控制。珐华的颜色变化取决于釉色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釉色没烧之前都是这种红棕色,不到开窑的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会呈现出什么效果。”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乔琳已经熟练掌握了珐华制作技艺。这两年,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对于瓷板画、看盘、花瓶等工艺品,也不再拘泥于福禄寿等珐华器传统题材,而是大胆使用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这种尝试是可行的。”现在,找乔琳定制珐华器的人越来越多,珐华正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我们还在尝试将珐华器与山西各地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做一些文创产品。”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乔琳也有很多疑惑:珐华的传承一定是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