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大千路北延线周边整理项目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
上传人:明轩****la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江大千路北延线周边整理项目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

内江大千路北延线周边整理项目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项目名称:大千路北延线周边土地前期整理项目建设地点:内江市东兴区大千路北延线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内江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2.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整理土地730.6亩,包括土地整理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动迁安置房建设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本项目土地整理范围内只进行住户的征地搬迁,不对土地进行平整,不修建管网、电缆等地下设施。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估算总投资44391万元。4、建设进度施工期评价年限为施工期间,本项目建设期为2014年~2015年。5、工程特性表表1道路工程特性表道路名称道路长度(m)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km/h)红线宽度(m)分幅形式路面结构涵洞(道)桥梁工程(m/座)大千路北延线855主干道Ⅱ级50705.5+7+2.5+16+8+16+2.5+7+5.5沥青混凝土1/表2安置区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名称单位总建筑面积m255490建筑物占地面积m216222地上建筑面积m249465地下建筑面积m26025住宅建筑面积m245665商业建筑面积m22600容积率3.0建筑密度%28.5绿化率%35安置人数人1379户数户767建筑层数层166.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相关政策符合性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本项目整理土地730.6亩,包括土地整理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动迁安置房建设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第4款“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本项目大千路北延线用地红线宽度为70m,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中对“限制类”的描述:“用地红线宽度(包括绿化带)超过下列标准的城市主干道路项目:小城市和重点镇40米,中等城市55米,大城市70米(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主干道路确需超过70米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有专项说明)”。根据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江市规划为人口特大城市,所以,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同时,内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大千路北延线周边土地前期整理项目立项的批复》(内发改审批[2013]290号),下达了本项目的立项批复,同意项目立项。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与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本项目所在地位于核心城区(旧城区—东兴区)现代服务产业组团,与城西新城组团隔江相望,项目建设内容属内江新城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项目土地整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构建“内江新城”城市建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内江新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用地由内江市国土资源局以内国土资函【2013】69号出具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明确“该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符合部颁用地定额,原则通过用地预审。”因此,本项目符合《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3、与内江市给排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给排水管网均沿新建和已建道路铺设,本工程采用雨污水完全分流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根据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本项目安置还房项目属于第Ⅰ排水区,经排污管道统一排入牌楼坝污水处理厂。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内江市给、排水规划。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各测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TSP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体沱江各监测断面除总氮和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是沿河接纳未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导致超标。(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监测除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级标准的要求。总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导致。(4)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噪声监测点各监测点昼间、夜间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和4a类标准限值,说明该区域声学环境较好。(5土壤各监测点位的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的要求,区域土壤略偏酸性。2.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本项目的评价等级,确定生态、声、水和大气等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表3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生态环境拟建项目在征地范围内(建筑物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