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濒临灭绝。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环境系统独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丰富,涵盖着苗族地区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农业、林业、矿业等经济活动的增长,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同时,苗族文化也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因此,探索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之间的关系,分析苗族文化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以实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苗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促进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苗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保存苗族文化遗产。2.提出了在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方面采取综合保护的对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措施,以实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发展。三、研究方案本研究将以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参观实地和专家访谈等。(一)资料收集:通过收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书籍、论文、研究报告、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雷公山的生态环境、苗族文化遗产以及实施保护措施的情况。(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当地居民对雷公山生态环境和苗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与看法,以及他们对保护措施的认知程度。(三)参观实地: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观察和分析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苗族文化遗产,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实际情况。(四)专家访谈:通过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采访,获取其对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苗族文化保护的建议和意见。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层面:初步探索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苗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2.实践层面:为当地政府制定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苗族文化传承的保护策略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和意见。3.推广层面:本研究的成果可为该地区以及其他具有类似特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可行性和可推广性的建议。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预期进度如下:1.第一周:资料收集与整理。2.第二周: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在线分发问卷。3.第三周: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4.第四周:参观实地,调研现场情况。5.第五周:专家访谈,收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6.第六周:撰写初稿。7.第七周:修改论文,修改完后进行论文的最终版本。六、参考文献1.刘智勇,王燕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放归祁连泼猴安置工作.湖南林业科技,2019(1):21-24.2.杨平川.苗岭文化考古发现及其价值.中华文化,2015(6):22-25.3.包云鹏.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林业调查规划,2019(7):19-22.4.卢德秀,杨琳.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24-27。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