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会议纪要.docx
上传人:志玉****爱啊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研讨会会议纪要.docx

研讨会会议纪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讨会会议纪要论题一:广播文艺发展与媒体竞争进入新世纪,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广播文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研讨会关注的第一焦点。首先,大家对于新世纪中国广播文艺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理性的剖析。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广播文艺的发展面临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强烈冲击,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广播受众的分流不仅仅是因为其他媒体的冲击,更主要的还因为随着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群众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广播节目一呼百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广播文艺也有它的起伏,这一点是正常现象,这个起伏说明了媒体之间,各节目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彼此之间的变化,从广播文艺来讲,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间有它重要的地位,而且现在不管媒体之间竞争再发生什么变化,此消彼长,最后的结果是谁也不能代替谁,广播文艺在整个媒体中间永远有它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位置。其次,面对挑战,广播一方面要正视激烈的竞争,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网络的进步,吸收了报纸、广播的很多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广播在多媒体竞争时代中特有的地位,反而从网络的发展中间感受到了广播的价值:首先,广播是大众传媒当中信息传播最快的媒体,现在电视即时传送刚刚谈起,广播几十年来长时间来本身就是即时传送。其次广播是惟一诉诸听觉的媒体,它服务于百姓的听觉。第三广播是传播区域最广、受众最多的媒体。面对电视和网络巨额投入,广播运作成本低,受众接收也不像电视要有接收费用,是最为便捷的一种媒体。与会者认为:广播的发展趋势是强化信息传播的信息功能和娱乐欣赏功能,这两大功能将来是它两大强势发展的趋势。这两大系列向前发展,这种走势会越来越好。广西文艺广播电台台长梁建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今天的广播文艺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在文艺广播发展层次不均衡,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这种交流和协作就尤为必要了。为此梁建台长呼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广播文艺民间交流协作机构,方便台与台之间的交流协作。这个建议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认同。论题二:广播文艺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广播文艺观念也在不断的继承中发展和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与会的许多老同志、老领导感触尤深。当谈到广播媒体的喉舌功能时,与会者认为:随着广播文艺乃至广播媒体功能的变化,在观念上作相应的调整就尤其必要了,必须强调政府台的权威性、政策性,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面对媒体的竞争,光有喉舌意识是不够的。广播人、电视人应该转变创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应该树立广播电视艺术家的观念。我们编导除了把握政策舆论导向以外,当务之急就是提高文艺修养,提高文艺功力。做主旋律的作品不难,但是艺术不完全那么简单。怎样能够做到主旋律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创新是关键。要有创新,有新的思考,但是如何结合现实搞一些新的节目,这个需要进一步研究。文艺节目也需要反映现实,市场经济形势下表现什么样的现实,广播文艺作品中就要有所反映。在谈到听众审美心理与市场规律的关系时,与会者提出:要按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的不同对听众进行分类,听众是具体的,要针对不同听众的收听需求安排节目。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应尽量寻找共性,因为没有共性,就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要寻找听众的共性。与会的学者还对广播文艺在新世纪的发展作了观念上的前瞻:第一,广播必然会被高新技术武装,武装的机体有三项: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基础,实现编辑工作全盘自动化。第二,以激光技术代替磁带记录,以数字记录代替模拟技术。第三,立体声、环绕声全面发展,多电台、多声道。第二,重视官办电台,向投资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第三,教化的知识逐渐向社会化和文化消费发展。第四,从多方转向单方,从单项到互动。第五,从三种文化转向五种文化共存共有。三种文化指: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另外两种包括企业文化和信息文化。论题三:广播全球化和本地化今天的广播文艺,除了要面对国内激烈的媒体竞争以外,还将面临入关以后国际传媒的巨大压力。如何抓机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山西省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赵随意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广播文艺要有大的发展就要切实做到广播的全球化和本地化。对广播全球化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国际传媒机构以及大型传媒集团的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资本投入不断扩张;第二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第三个是节目资源不断渗透。第二个理解是中国国内的,中国中央电台以及省市广播机构现在卫星传输、网络在线覆盖扩大,全球信息、国际资源等等方面体现出中国式的全球化,无区域的覆盖。广播的本地化就是覆盖区域化、受众民俗化、语言地方化、收听习惯化、时间区域化。世纪回声╠╠《新时期广播文艺创作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来自:与会者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本地化的外延不断扩大,全球化距离我们越来越近:1.覆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