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配电线路平行集束电缆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平行集束电缆品质检查紧线与固定固定支架安装电缆的展放与归方引下及接户安装连接工艺质量验收接地环安装现场检查与试验图4-1施工流程图4.1适用范围适用于1kV及以下集束型架空电缆线路施工。4.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4-1。4.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点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和平行集束电缆施工技术要求。.2材料准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综合工程用量对平行集束电缆、附件(拉攀、抱箍、L型支架、绝缘胶带、耐张悬吊线夹、C型压接管或并沟线夹、2绝缘铜绑扎线等)进行材料准备。对到达现场材料的规格、质量、外观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必需收集产品的出厂质量资料,以归档备查。.3人员组织:技术员、安全员、质量负责人,安装施工人员。.4机具准备:手持式电钻,断线钳,压接钳,紧线器,喷灯,塑料滑轮或有橡胶护套的铝滑轮。平行集束电缆品质检查.1平行集束型架空电缆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如图4-2、4-3、4-4和表4-1。.2导体(1)铜导电芯采用符合GB/T3953中的TY型圆铜线,也允许采用TR型软圆铜线。铝导电线芯应采用符合GB/T3955中的LY9型H9状态硬圆铝线。铝合金导电芯应采用符合JB/T8134的LHA型或LHB型铝合金圆线。表4-1平行集束型架空绝缘电缆结构和技术参数导体标称截面mm2导体中最少单线根数导体外径参考值mm绝缘标称厚度mm单芯电缆平均外径上限mm20°C时导体直流电阻不大于Ω/km额定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单芯电缆拉断力不小于N铜芯铝芯铝合金芯70°C90°C铜芯铝芯铝合金芯61-23391011-1060347116502514166548625124022256846537626284356117315177880050616502701112569701223461103541759695153175913727238801201839911)1733930164(2)导体截面在10mm2以下的采用单线,导体截面在10mm2以上的应紧压圆形绞合,导体的结构应符合表4-1的规定。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毛刺、无锐边以及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左向。(3)导体中的单线在7根以下时均部允许有接头。7根以上的绞线允许有接头,但绞线上两接头间的距离应部小于15mm。(4)导体的直流电阻值应符合表1规定。铜导电线芯采用TR型圆铜线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GB12527中7.1表3中的规定。.3绝缘(1)绝缘采用耐侯型的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交联聚乙烯(XLPE)为基的黑色混合物。(2)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绝缘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3)绝缘厚度的标称值应符合表1规定。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大小于标称值,其最薄处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4)平行集束型架空绝缘电缆各石单根绝缘线芯间应有连接带筋分开时应不损伤绝缘合导体。(5)平行集束型架空绝缘电缆的地线(或中性线)上应有表示识别的凸出标志,且容易识别。固定支架的安装.1墙上固定支架的安装(1)沿墙敷设时,要合理选择布线的位置和路径。所选路径要按照“横平竖直”布线的原则要求,设置支架点固定。集束电缆水平布置时线路跨越人行通道的导线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跨越通车道路的不应低于6米。水平敷设时距阳台、平台、屋顶垂直距离大于,距下方窗户大于,距上方窗户大于。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距离大于。与墙及各类导线、支架保持5cm的距离。(2)耐张段固定的首、末端必须采用配套的有眼拉攀作为起、止点支架和耐张线夹的挂点。见4-5、4-6。图4-5:集束电缆进户终端(换照片)图4-6:集束电缆墙上耐张终端(3)直线段应采用L型支架,工字瓷瓶作为电缆支持物,相邻支架间的距离不大于6米。见图4-7。图4-7:集束电缆沿墙架设图(4)沿墙布设构架规格不应小于4×40×600mm,下户支撑点构架规格不应小于3×30×300mm,转角处应装转角支架。见图4-8、4-9。图4-8:L型直线支架图4-9:转角支架.2杆上固定支架的安装(1)根据杆高和安装位置选择相应的固定抱箍安装点和规格。抱箍中心距杆头不应小于150mm。见图4-10、4-11图4-10:架空转角耐张杆组装图4-11:架空直线分支杆组装(2)平行集束电缆架设档距应每隔5-6个杆段设一个耐张段,档距不应大于50米。耐张杆分别设置耐张抱箍和耐张线夹作为导线挂点。(3)集束电缆线路转角小于15°时按直线转角杆配置,大于15°时按耐张杆配置。15°-45°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或固定抱箍,45°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或固定抱箍。见图4-12、4-13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