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等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出示曹冲图片,了解主人公,展示课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曹冲。谁来叫叫他的名字?(开火车、齐读“曹冲”)2.展示词语“称象”,完成课题展示。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它给我们带来的故事就是要(称象)。(开火车、齐读“称象”)3.读课题(个人读、齐读)读清楚谁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小节指名朗读这个故事啊,我们得回到古时候去看看。2.把握重点词语一杆大秤、一棵大树、秤杆一头大象、一堵墙、一艘大船通过个人读、齐读,发现三个词语间的联系,体会大秤、大象的特点。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大概了解整个故事的经过,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朗读课文。三、解析课文,深入感悟(一)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2.学习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学生用“像”来介绍大象:尾巴像粗粗的麻绳、耳朵像大大的扇子、鼻子像粗粗的水管(二)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第二小节2.找出表现曹操高兴的句子,有感情的再读(指名读、个人读、齐读)3.讲解“议论”学生想象并说一说官员们看到大象说了些什么?在情境中体会:你说你说他说,七嘴八舌的说,这就叫议论。4.从议论引出“称象”的两种方法(三)学习第三小节1.齐读课文第三小节2.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不好?3.讲解“砍”古时候砍东西都是用斧头之类的东西,而这类工具早的时候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就是“石”字旁,这样的斧头就叫做石斧。(四)学习第四小节1.默读课文第四小节并用横线划出曹冲称象的办法。2.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同桌两说说看课后练习题的排列顺序。3.同学上讲台用图片进行步骤演示。4.讲解“止”、“船舷”5.同学上讲台根据板书讲述曹冲称象的步骤。(五)学习第五小节1.比较两种办法,说一说哪种办法好。2.体会“果然”。(六)生字教学1.观察生字秤和称、杆和柱,说一说你的发现。2.教师示范。3.学生书写,评价。四、课文总结,尝试复述1.总结课文师:好,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课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大臣们和曹冲想的办法。2.尝试复述师:曹冲称象的步骤先……,然后……,接着……,最后……。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称”、“秤”、“杆”、“柱”,拼音1,生字4、2.开动小脑筋:如果让你称大象,你能有什么办法呢?曹冲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2、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二、学习生字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2、出示“称”,“秤”,“柱”,“杆”。(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5、检查反馈。三、学习课文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2、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1)(出示第三段)(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