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报告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选题背景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19年端午节正在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不少,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等美味佳肴,所以适时组织这次“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以此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读一读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或诗词,参与有关端午节习俗的活动等,达到知端午、话端午、品端午,从而增进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强对所探求知识的探究意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以此带动学生继续自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二、设计思路本次实践活动坚持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组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英雄人物的热爱之情。三、活动时间安排整个活动从2019年5月开始到6月结束,历时4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2、活动实施阶段(一周)3、活动阶段小结(一周)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四、活动目标(一)活动总目标: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二)活动具体目标:1、认知目标:(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3、情感目标:(1)以小组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三)本次活动目标重点难点1、根据选题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子课题;2、根据课题开展要求,实现小组分工与合作;3、根据课题开展要求,制定小组课题实施方案;4、根据小组分工与合作,初步确定小组各成员研究内容与方向。五、指导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2、师生互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端午节知识的了解情况。(二)展开讨论,产生主题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有关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端午节”。引导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A、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B、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C、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D、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E、有没有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等。(三)归纳指导,生成主题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次梳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项。①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③自己和家人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④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⑤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2、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子课题一:端午由来探秘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品评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展示子课题四:端午活动设计子课题五:端午诗词传唱子课题六:端午节手抄报(四)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1、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活动小组(1)按自愿自主原则,4——6人为一小组,全班划分为五个活动小组;(2)做到全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