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精编.docx
上传人:一吃****书竹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清明随笔精编.docx

清明随笔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清明随笔关于清明随笔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我都会想起这首诗,而我家乡的习俗却截然不同。每到清明节,不管你多忙都必须得赶回来给自己的亲人烧纸钱,祭拜,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是对祖先大不敬。清明节一早,家家赶做祭拜品,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做东西,我就在旁边打下手,妈妈做的都可漂亮了,有什么“万事兴,一笑仙等”。祭拜品做完了,该包纸钱了,他们把一大堆的纸钱十张十张的包了起来,然后又把它晒在太阳下面晒干,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晒干呢?妈妈笑了笑说:“不晒干怎么好烧呢。”在晒纸钱时也要吃饭,吃饭前要“叫饭”,就是把饭什么的都准备好后,叫死去的亲人来“吃饭”。说是吃,其实这也是一种礼仪罢了。他们吃完“饭”后,未满12岁的小孩能吃他们吃的饭,要重新盛饭。饭也吃完了,纸钱也晒干了,是时候出发去给他们祭拜了。我们来到祖宗的.坟前扫墓,然后把祭拜品放在祖宗坟前,然后边烧纸钱,边放炮。祭拜后,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情形。清明节,我们家乡的清明节,真是有趣。关于清明随笔2又到清明拜山时一年24个节气,清明节应算得上有点名气。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之所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难以忘怀,恐怕缘于清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据说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系起来,而寒食又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严禁烟火,以扫墓、踏青、插柳、寒食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们都纷纷上山或远行,给自己逝去的亲友送去一份浓浓的祝祷。广州从化人清明期间的祭祀叫拜山,这与内地的扫墓很有些不同,一是这里的拜山时间长,一般说整个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这里拜山的规模大,他们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同时出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让那些内地人看了真有点不可思议。曾有在从化工作的内地朋友跟我探讨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初我对这种现象一时也难以理解,后来,在从化生活久了,对这里的人们及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渐渐地品味出了这种活动的意义。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烟在春风的轻拂下,和微微冰凉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间久久地飘荡,它给祭扫的人融成一种思念,化成一种寄托,变成一种期待,生生把一个或雨或晴的日子变成了一个节日。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节日,是一条连接着人间和阴间两个不同世界的系带,只凭着一柱香火,几样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长、死亡一起概括了。在亲友墓碑前祝祷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追思,更多的是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向往和祈愿。不管是默然不语还是泣号连声,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清明时节,山上的杜鹃花都开了,姹紫嫣红地弥漫开来,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烧着的'火焰,点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边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绿,而且,都一律很鲜亮地挂着晶莹的露珠或雨珠,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谁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变得分外娇艳,分明让在城中蜷缩了一冬的人们格外的心惊眼热。拜山归来,信手在漫山的花丛中折上几枝,很夸张地举着招摇过市,回到家后插人花瓶里用水养着,花不香也不名贵,但也算把迟滞在山野里的春天撷回了几许,摆进自己的生活里。清明是季节里一座光滑的桥梁,哪怕一年寒风呼号,开春时雷雨交加,无论那雨水多么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变得不再那么凛冽,何况再过十几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里来回地游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节又来临了。顾名思义,清明应该有清亮的天空,明净清新的空气,但清明的时候往往都是细雨绵绵。有时太阳不经意要从铅灰色的云层里探出半张脸,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间总是裹携着雨水和阳光。明白了这些,你就明白了从化人拜山的内涵。关于清明随笔3最近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总有种窒息的感觉,回想起前日里的轻松,内心深处又徒增了许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该用何种心态来告慰逝去的亲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岁。今年家里没有我牵挂的人,爸爸妈妈随着姐姐去了彩云之南,我总觉得这是命运该给他们的经历,更在内心深处希望他们通过这次远行能够得到更多。姐姐与姐夫在20xx年结婚,由于路途较远,爸爸妈妈从未去过那边,对于一对在农村生活半辈子的夫妻,我想他们早已失去了对未知旅途进行探索的新鲜感,今年春节,姐姐与姐夫相伴留在我家过年,其实我能够猜透他们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够抽上一段时间去云南看看。昨日给父亲打电话,听得出他的言语之间透露出几分醉意,可能是长时间呆在火车上太过劳累,父亲选择用酒精来解乏。母亲刚到云南,就不愿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分开,突然觉得她像极了孩子,虽然,这些情景都是听姐姐在电话里说的,但是,我依然能够体会到父母内心深处的欢欣。对于姐姐来说,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个人丢在那么远的地方;对于父母来说,姐姐可能是不孝顺的吧,为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