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书生****35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docx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精选6篇)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篇11、教学目的⑴快速默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概括阅读内容要点。⑵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⑶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⑷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协作精神,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2、教学重点、难点⑴快速阅读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⑵理解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⑶理解作者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3、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4、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雪域高原的图片)高度为8848、13米的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克和夏尔巴人坦曾·诺盖伊站在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峰顶上,向全世界证明人类可以超越自我极限,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后,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于1960年5月25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刷新了世界登山史的纪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中国登山健儿登山成功那一刹的喜悦与幸福吧。(板书课题、作者)2、简介课文作者以及课文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①郭超人(1934~20xx),男,湖北武穴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中共十三届、十四届、__届中央委员。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x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当时,郭超人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本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②联系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简介世界第一峰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3、激发同学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4、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和媒体课件。同学:做好预习,了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胜利的自豪以和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师: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实际,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胜利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一起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二、检查预习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同学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同学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文章大意。1、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D、再次阅读这就是说,复述课文内容。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同学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3、教师小结: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四、重点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记叙文的学习,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布置上,语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2、自主探究:(投影)(出示问题组,同学考虑并体味)A、找出文吕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B、文中哪能些局部略写,为什么这样布置?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