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编辑最新精选.docx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实用)编辑最新精选.docx

语文教案_78.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精)语文教案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4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4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激起导入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3、交流识字4、汇报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三、写字教学1、“肢、肌、肤”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2、“丈”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新课学习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语文教案篇2内容预览: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南帆先生的《蚂蚁》和马克·吐温先生的《辛劳的蚂蚁》,知道了他们其实是通过蚂蚁来写我们人类,今天我们要走近更多的小虫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过小虫子来写我们自己。我们今天一起--《走向虫子》。二、作者简介: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疏通字词。蜣(qiāng)螂铲(chǎn)喘(chuǎn)土坷(kē)拉:土块。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转动。忙碌(lù):忙着做各种事情。仓皇而逃:匆忙而慌张的逃走。抡(lūn):用力挥动。2、疏理文章脉络。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八条腿的虫子慢慢悠悠的爬。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蜣螂滚土块。第七到第十三自然段:蚂蚁搬干虫。四、具体研习。1、分组讨论:这三只小虫子的行为是否如作者一开始说的可笑呢?明确:不是。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对于蜣螂,作者写到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2、从文中的三只虫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们人的可笑之处呢?明确: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