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多篇[引言]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1.学习第1段。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2.学习第2段。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3.学习第3段。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4.学习第4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学完课文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五、课外拓展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教学准备:《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