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区教育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的策略研究社区教育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的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004)摘要:新时期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的战略要求给社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同时也赋予了社区教育新的使命与发展方向。本研究以苏州市为例,从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发挥社区教育的主导性,从组织管理、资源优化、能力提升、培育社会组织四个维度提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策略,以期引导基层社区教育充分发挥主动性,协助社区科学地从管理向治理转型,切实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提升能力;策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21〕56号)提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扩大文化、体育、科普等公共服务供给。”社区教育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全纳性、普惠性的基本属性,旨在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是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培育,全面提高城乡社区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苏州社区教育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开展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从基层工作到顶层设计,社区教育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合程度较低,链接不强。从顶层设计来看,缺乏统筹协调,各条线各自为政,从基层社区教育机构来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形成了零散无组织的现状。笔者基于苏州市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职能,提升社区和居民的治理能力。一、参与现状社区教育是最接地气的教育形式,其本质目的就是促进社区人的发展,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社区治理的形势下,社区教育已然提出了要融于社区治理的要求。笔者针对苏州的997位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征集了33个社区治理的工作案例,从四个方面梳理了苏州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现状。(一)关于社区治理政策的认知从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的情况来看,82.74%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表示了解国家关于推进社区治理的政策精神,有小部分人处于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状态。社区教育是“顶天立地”的教育,是在充分了解政府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居民的需求开展教育学习活动。从苏州社区教育近年来下发的相关文件,包括一些项目建设、优秀评比的文件,多数都提及社区治理。从基层一些项目、品牌的申报、总结材料来看,多数也会结合社区治理的背景。因此总体来看,社区教育工作者对政策文件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及时,特别是一些从事多年社区教育的人员,对于新政策有一定的敏锐度。(二)参与社区治理的程度本次调查显示,参与调研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所在的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90%以上开展过社区治理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但是经常开展的比例为30%左右,还有小部分未开展。95%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表示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结合社区治理的战略要求。从征集的典型案例来看,社区教育的参与程度尚处于初步的融合状态,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对政府的信任度。(三)参与治理的形式和内容从调查情况来看,苏州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和农业基地、创业园、企业等联合申报社区教育项目,给与项目经费和相关的培训资源。二是与村(社区)协同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吸纳居民志愿者并给与相关培训和实践体验。三是结合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重点事项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四是协助村(社区)开展民意调查,建立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社区治理工作。五是扶持学习社团的建设,培育学习共同体,并引导团体参与社区的治理和建设工作(四)参与的成果和影响大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认为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重在提升居民文化教育素质,其所在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的参与成果主要体现在开设了一些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课程和教育活动,开展了针对村民建设家乡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打造了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品牌项目,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同。其次,针对村(社区)治理的课程类型中,以居民素质教育和环境治理类课程居多,涉及治理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心理干预、沟通艺术、矛盾调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