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人力资源市场的概念(本法首次使用此概念)狭义的人力资源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实现匹配的具体场所,如各地挂牌的“职业介绍中心”、“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是具体的一座建筑;广义的人力资源市场,是指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自由匹配、双向选择,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机制: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载体: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规则:打破劳动者身份界限、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机制)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体制♦城市计划分配就业♦农村限制劳动力流动80年代:劳动力市场初步发展♦开始放松劳动力流动限制♦在计划外部分领域开始形成劳动力市场90年代:劳动力市场发展♦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机制形成♦劳动力市场发展成形但明显分割♦目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各类就业服务机构(载体)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共3.75万家,其中自办2.48万家,审批1.27万家(其中公民个人办9689家)人事部门管理的人才服务机构:共6100家,其中自办3400家,审批2700家教育部门指导各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成立就业服务指导机构四川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全省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717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有287个。(财政全额拨款124个,财政差额拨款74个,自收自支89个)。审批1490家我市职业介绍机构情况公共职介机构个数:5从业人数:23民办职介机构个数:40从业人数:104私人职业中介机构的发展(劳动保障部门审批的)2•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目标统一:打破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居面开放:消除身份、户籍等造成的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竞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对市场主体消除歧视,使其平等竞争争:有序:健全市场管理各项制度,强化监督,确保市场规范运行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主要措施(从机制、载体、规则三方面着手)通过进一步改革完善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户籍、管理体制等)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制导和监督,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严格执法,打击非法三、关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两类服务和两类机构本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可以由政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也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职业中介服务,营利性服务活动,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是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两类服务和两类机构性质不同,政府指导监督的要求和重点不同。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本地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方式,对其服务效率、数量和质量进行管理。对职业中介机构,指导其遵纪守法、诚实信用,加强服务行为的监管。关于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应包括与促进劳动者就业有关的各项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法律列出的几项)。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就业服务的“四大支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劳服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扩展:原来四个方面的服务内容都延伸、拓展,同时增加了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还有优惠证发证、办理落实政策的相关手续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落实就业政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2•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各级政府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是积极就业政的实践基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就业促进法规定础核心内容是政府出资,向公众直接提供或通过购买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以便更好地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减少失业。2002年以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以免费职介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政府设立的机构(首次在法律中明确)包括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的、街道(乡镇)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代表政府履行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机构,构,负责是政府专门设立的机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实行免费服务制度。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三类: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