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doc

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崛起,建筑工程项目的大量增多,以及现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掌握施工要点,对关键环节严格监控,加强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正文:1.大体积混凝土中存在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裂缝。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一是混凝土内部原因,内外温度差异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二是混凝土的外部原因。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混凝土虽然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是受拉力却很小,所以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最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土体积缩小。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如果裂缝的宽度在允许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对结构的强度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这种情况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水泥的选用。在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用水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或收缩性小的。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具体可以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品种。2)骨料的选用。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为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级配良好、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的骨料。砂应适当放宽石粉或细粉含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和抗裂性。一般情况,砂子中石粉的比例最好是控制在15%~18%。适当加入粉煤灰,不过要控制其的细度要与水泥颗粒相当的品种,烧失量小,要选择用含硫量和含碱量低的品种,这样可以加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等。其他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3)混凝土温度监测。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内部由于温差过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出现裂缝,影响底板的抗渗效果,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里表温差不大于25e,混凝土筏板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e/d,为了保证准确的测温数据可在混凝土中埋入一定数量的测温线,测量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过程,监测不同时期温度特性和温差范围。根据设定的测温点位置、标高,将测温线固定在钢筋上进行定位、确定标高,测温线探头与钢筋接触部位进行绝热。混凝土入模后设专人负责观测,以确保温度测值连续性,并测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原则,混凝土入模前,观测一次,同时检查测温线埋入后有无破损,同时观测模内温度。如果温度变化幅度大要及时反馈给施工技术人员,以便根据温度的变化而采取保护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施工质量。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m~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d。5)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离析、不分层、不漏浆,以保持较好的和易性和塌落度。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罐车应穿防寒毡,保证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