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计数器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邻家****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光控计数器开题报告.doc

光控计数器开题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光控计数器开题报告光控计数器开题报告光控计数器开题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光控计数器系(部)应用电子与通信技术系专业通信工程学生郭海军学号1089222212班号0892222指导教师刘岩涛开题报告日期2011年10月17日哈工大华德学院说明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通过学生对文献论述和方案论证,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2.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3.是否具备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基础条件.4.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5.主要参考文献。二、如学生首次开题报告未通过,需在一周内再进行一次。三、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填写意见、签字后,统一交所在系(部)保存,以备检查。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检查日期:一、课题背景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其发展前景仍然不可估量而且非常可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事物,人们需求的是一种能给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方便和便利的电子产品。1666年.。,‍在英国Samuel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随之以后的技术发展到现在计数器已经非常成熟了,计数器是一款应用广泛的技术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就催生出了新一代的计数器叫光控电计数器.电子计数器有多种计数触发方式,它是由实际使用件和环境决定的。有采用机械方式的接触式触发的,有采用光控的光电转换的非接触式触发的,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电子转换器。采用光电转换器制作的光电式电子计数器。数字式电子计数器有直观和技术精确的优点,其利用光束遮断时红外控制理,通过红外发射器与收器实现计数,在实际的啤酒等灌装生产线上当瓶子从光源和光接收器之间通过时,通过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成输出电压的变化,经可编程逻辑器实现自动计数,给人们进行的自动计数带来了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数器的辅助功能也逐渐增加,现在已经出现了多功能计数器,多功能计数器产品的响应度较高,交直、流电两用、耗能低、价格低、无机械碰撞、无磨损、使用寿命长,既可计数,又可计算。例如在毛衣编织机上运用,除可计数和计算外,还可实现断线报警。通用计数器不仅可测频率、周期还可以测多周期平均、时间间隔、频率比和累计等。频率计数器专门用于测量高频和微波频率的计数器。微波计数器是以通用计数器和频率计数器为主配以测频扩展器而组成的微波频率计。它的测频上限已进入毫米波段,有手动、半自动、全自动3类。系列化微波计数器是电子计数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二、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光电计数器实物的设计和制作,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了解现代IT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和掌握所学的电、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此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将会用到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我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计数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普遍应用的,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不断普及,人们急需一种自动计数的装置。本课题设计的计数器可将机械或人工的计数方式变为电子式计数形式,并且采用数码管来显示计数,简单直观明了,可使用于诸多行业,从而以满足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日益需求。因此研究光控计数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三、技术要求本课题设计要求用两位数码管显示0~99加减计数,当有人进入一次,光线被切断一次计数器加一次,当有人离开一次,光线又被切断一次计数器减一次。本课题的重点是解决如何进行加减计数的问题。1、当有人进入时令计数器进行加计数,当有人离开进行减计数。2、计数容量为0~99。3、两位数码管显示。4、手动复位(清零)功能,有声音报警功能。四、电路方框图及系统软件主程序流程图1。电路方框图整个系统由七个部分组成:光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AT89S51单片机系统电路、报警电路、复位电路、锁存器和显示电路,其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图1光控计数器原理方框图首先由光控电路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显示计数电路计数,再由数码显示管显示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实现自动计数的功能。当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报警电路发出报警。2。系统软件主程序流程图软件系统在本次设计中尤其重要,其基本功能大部分是由软件完成的,发挥功能的关键控制部分同样需要软件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现.鉴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和规模性,我们采用KEIL编译器支持的C语言编程,放弃了效率高但可读性不强的汇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