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是飞****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编.docx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集锦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通句子,理解意思,会有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4.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二、感受文言文特点,指导学习方法1.同学们,课文预习过了,你知道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的同学思考:文言文跟白话文相比有什么特点?(行文简练,难以读懂)2.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要借助注释去理解,还不能理解的,可以查工具书,或者上网,请教同学、老师。3.按照要求自主学习。要求:自读文章,根据注释理解大意,不明白的地方跟同学交流一下,还是不明白的做上标记,集体交流。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集体交流,质疑问难。6.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姓杨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机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你划出相关的语句,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7.学生交流。三、学习《王戎七岁》1.总结学习方法。2.出示《王戎七岁》: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曾经。诸:许多。竞:互相争抢。唯:只有。必:必定,一定。信然:相信的样子。3.自主学习课文文言文。按照要求自主学习:(1)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4.集体汇报交流。(1)交流文章的大意。(2)谈感受,体会王戎的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5.小结巩固学习方法。四、布置作业1.把《杨氏之子》讲给家人听,与家人交流看法。2.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破瓮救友》。借助注释自主阅读《破瓮救友》,并用白话文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破瓮救友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注释:庭:厅堂。堕:掉下来,坠落。皆:全,都。走:逃避,逃走。俯:向下,低头。击:敲打。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三、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四、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形成期待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从中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谁。2.教师扣题引疑,了解学生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3.教师梳理主要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读音:lianɡhuiyinǎiyuēqin梁惠诣乃曰禽多音字的读音:weiying为应重点指导学生读通以下句子:①“孔君平/诣/其父”②“孔/指以示儿/曰”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教师相机板书“甚聪惠”,指导弄懂“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