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阳节的习俗大全重阳节的习俗大全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又称登高节、女儿节、重九节、重九、九月九、茱英节、菊花节。重阳节当天做枣栗糕,祭献祖先。设宴招待女儿女婿,并让其携枣糕回家。插茱黄,吃糕饼,饮茱黄酒,在台榭宴饮,或者去郊外野餐.登高斌诗,举行登高会。妇女蒸糕移菊相互赠送,互相遨请女伴会叙。儿童戏竹马,放纸条,或者把五色纸剪成斜角式,连缀成旗子,竖于院中。市场店铺制作各式糕点,标以彩播出售。开始散放畜类。重阳节酿洒,待明年杜鹃花开时节饮用,称之为杜鹃酒。《易经》中说:以阳交为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所以是重九。又因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所以是重阳。正如东汉末年曹巫在《九日与钟?书》中说的: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作为我国历代相传的节日,民间也有很多习俗。重阳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它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时至今日,人们在重阳节会举行哪些习俗活动呢?过重阳古人因为九月九日这一天日月都值阳数,因而称此日为重阳,逐渐成为一个节日。魏文帝《与钟矫书》中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又叫重九。陶渊明有文章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民间有重阳节,始自西汉。当时宫内每逢九月九日,便戴茱萸,吃莲饵,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之注中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也说到了重阳节的宴饮之俗。民间根据费长房给桓景茱萸叶、菊花酒降伏瘟魔的故事,称九月九日登高,可以避却灾祸。而孟嘉龙山落帽、白衣送酒与陶公这样的风雅韵事,广为流传,人们竞相追随效仿,自命风雅,于是赏菊饮酒,遍及全国,,蔚然成风。晋代的荆楚一带,人们一般在这一天去郊外宴饮。到了唐德宗时期,方始明确规定,把二月一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作为三个时令节日,而重九是官府公布的全年中的佳节之一。唐代的李顽在(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诗中写道:“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在昔日的太平之世,每逢重阳,官民往往大举庆贺,点缀岁时。自从唐代以来,还有大重阳与小重阳之分。《荤下岁时记》中说都城在重九后一天举办宴赏活动,号称刁、重阳。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一诗也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筋;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至于各地的习俗,则又有所不同。江苏丹徒把九月一日作为小重阳,做糕和小慢头,上面插上五色纸小旗,称之为重阳旗。此日之前就把祭品供奉给各神和祖先,九日这天仍是如此。常熟地区则以十三日为小重阳。湖北施南以十九日为大重阳,九日为小重阳。这些大概都是出于好事者的曲意添造,以示留念。重阳节习俗-登高这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文娱活动,早在西汉时就有登高之习俗了。相传西汉时长安城外有一高台,每年春节、重九,人们都要登上高台观赏风景,因为登的是高台,所以就叫“登高”。到了三国和晋朝时,这种活动更加普遍,日期就固定在九月九日,登高的范围也扩大到高山。此时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水果成熟,庄稼金黄……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既锻炼身体,又留连风景,很有乐趣。在这一天里,年轻人往往伴老年人登高秋游,回归大自然,活动筋骨,陶冶性情。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唐宋时代,重阳登高之风大为盛行。唐代伟大诗人杜甫(712—770)晚年落难,客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重病缠身,仍在重阳之日独自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百年多病独登台”,道出了多少辛酸,更道出了他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向往。王维(701—761),唐代杰出诗人,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脍炙人口,堪称重阳诗的经典之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的妙处在“遥知兄弟登高处”——我料想你们兄弟今天相约登高,会发现还少了一人和你们一起秋游登高,“遍插茱萸”。王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道出“佳节念亲人”的共同思想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而广为流传。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重阳节的登高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东汉时汝南子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曾对桓景说,某年九月九日有大灾,家人缝囊盛茱英系于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到这一天照着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却看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英、饮菊花酒,以求免祸呈祥。宫廷皇室也常举办这项活动。顾禄《清嘉录》记述唐代以前的宫廷登高时说道,“孟嘉从桓温游落山,亦九日登高之举,后遂相承为故事。《南齐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