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精编.docx
上传人:一吃****成益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精编.docx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局域网指有限区域(如办公室或楼层)内的多台计算机通过共享的传输介质互连,所组成的封闭网络。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欢迎阅读!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辅导:局域网基础一、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三要素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特点的三要数: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因此其基本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局域网采用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局域网在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网络介质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A.总线拓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共享介质方式。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易于扩展、可靠性好。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网卡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总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所有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由于多个结点共享介质,因此会有冲突出现,导致传输失败,必须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B.环型网络拓扑结构环型网络拓扑是结点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型。环中的数据沿着同一个方向逐站传输。环型结构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环通路,为了确定哪个结点可以发送数据,同样需要进行介质访问控制。环型结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环中每个结点都要执行发送和接收的控制逻辑。C.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存在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通过点-点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转接。优点是:结构简单。3.传输介质类型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介质类型: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道。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2标准定义了共享介质局域网有以下3类: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总线网令牌总线(tokenbus)-------总线网令牌环(tokenring)----------环型网4.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局域网标准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重点是解决局部范围内的计算机组网问题。研究者只需要面对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网络层及以上高层不属于局域网协议的研究范围。局域网领域中有典型的三种技术:以太网、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复杂,设计者将链路层分为两部分: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不同的局域网在LLC中必须使用相同的协议。LLC子层与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无关。在MAC子层和物理层中不同局域网可以采用不同协议。5.IEEE802标准IEEE802标准规定了局域网中不同层次(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的标准。可简单分为3类:IEEE802.1定义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网络互连。IEEE802.2定义逻辑链路控制(LLC)的功能与服务。IEEE802.3定义CSMA/CD总线访问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IEEE802.4定义令牌总线(TokenPassingBus)访问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IEEE802.3定义令牌环(TokenPassingRing)访问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IEEE802.11定义无线局域网技术(MAC层采用CSMA/CD)IEEE802.15定义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IEEE802.16定义宽带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二、以太网1.以太网的发展1976年7月,Bob在ALOHA网络的基础上,提出总线型局域网的设计思想,并提出冲突检测、载波侦听与随机后退延迟算法,将这种局域网命名为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DMA/CD.这种方法解决了多结点共享公用总线的问题。早期以太网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后用双绞线,再后用光纤。2.以太网的帧结构与工作流程(1)以太网数据发送流程冲突:多个站点同时利用总线发送数据,导致数据接收不正确。总线网没有控制中心,如果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帧,以广播方式通过总线发送,每一个站点都能收到数据帧,其它站点也可以同时发送,因此冲突不可避免。CSMA/CD发送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实现公共传输介质的控制策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载波侦听,冲突检测,冲突后的处理方法。(a)载波侦听结点利用总线发送数据时,首先侦听总线是否空闲,以太网规定发送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判断总线是否空闲可以判断总线上是否有电平跳变。不发生跳变总线空闲。此时如果有结点已准备好发送数据,可以启动发送。(b)冲突检测方法载波侦听不能完全消除冲突,原因是数字信号是以一定的速率传输的。例如:结点A发送数据帧时,离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