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

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度(上)教学诊断练习八年级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中,不涂、多涂、错涂均不得分。)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A.虎门销烟B.中法战争C.收复新疆D.黄海海战2.“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复兴的道路……”。材料中“西方列强一巴掌”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圆明园全毁了,一半烧在火里,一半抢走!一半的二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博物馆里;一半的二分之一在另一个国家的博物馆里。”材料中两个“国家”分别指的是()A.英国、美国B.英国、法国C.英国、俄国D.美国、日本4.如图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A.永安建制、定都天京B.永安建制、天京事变C.金田起义、天京事变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5.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如此修墙”》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悼念的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谭嗣同7.“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均享有均等机会”。这些内容的提出者是()1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8.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笼统排外的感性认识到彻底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理性认识的转变。代表“感性认识”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9.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革命者,他早在1894年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堪称中国民主革命的“吹哨人”。他是()A.孙中山B.康有为C.陈独秀D.毛泽东10.1911年5月12日和16日,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写道:“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信中的这些信息能说明的历史现象是()A.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B.清朝顽固派反对维新变法C.武昌起义前清朝的统治危机D.清帝被迫发布了退位诏书11.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时时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这里“启蒙的水”指的是()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科学D.民主共和12.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单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3.“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这一现象的有力推动者是()A.北洋新军将领B.中国同盟会C.亲日派外交官D.中国共产党14.如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表: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A.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B.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C.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15.有学者这样评价某一事件: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该学者所评价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二次革命C.秋收起义D.护国战争16.统编版语文教材《老山界》一文中,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作者感叹:“(敌人的飞机)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据此判断,文中翻越老山界发生在什么时期()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五四运动D.解放战争17.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A.中共一大B.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