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2.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VIP专享】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2.pdf

【VIP专享】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2.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二(一)人口与城市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原始低增长阶段: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原因:丰收或灾荒,战争或瘟疫影响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原因:科技发展和某些疾病得到控制增长减速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增长减缓;原因:生活水平提高,观念的转变,保险福利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低速增长阶段:现代的发达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常迁移流动人类社会早期原因:食物、土地、灾荒、战乱、宗教迫害长达数百年大规模移民浪潮地理大发现——二战原因:地理大发现,人口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永久性移民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现代(二战—今天)表现: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人口迁移原因: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人口合理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标准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4,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城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积聚,形成城市功能区住宅区:最基本的功能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功能区比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多呈团块状或条状,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是城市的核心区城市中不同地区地租水平不同,同时各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也不相同,不同地区有不同功能功能区分布: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及次高地区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成住宅区;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成工业区5,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城市对区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城市体系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中心地”理论上海(最高一级):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南京、杭州(第二层次):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苏、锡、常、宁波(第三层次):制造业功能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镇江、扬州、南通、湖州(更次一级层次):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6,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7,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建筑景观和格局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建筑景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四周筑物错落其间,欧洲:保持传统风格,高楼很少格局:杭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北京:皇宫雄踞中心,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华盛顿:以国会大厦西向)和白宫(南北向)两条轴线及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测试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社会经济条件: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