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词【编辑最新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追悼词【编辑最新精选】.docx

追悼词【编辑最新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追悼词第一篇:追悼词xxx同志的家属、生前好友、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好医生、好专家xxx同志!xxx同志是宜宾市翠屏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职职工、主治医师职称,杰出的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专家。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8月1日8时57分不幸逝世,享年55岁。xxx同志于1952年7月21日生于高县县城,从读小学起到中学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0年12月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动要求到高县怀远公社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广大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吃苦耐劳,积极要求进步,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1974年经当地党委推荐考入宜宾卫校学习,197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经组织分配到高县第二人民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直到1988年10月调入宜宾市翠屏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至今,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xxx同志在长期的医务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处事公正、廉洁自律;她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团结同志、热心助人,深受广大育龄群众和患者的尊重和好评,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工作者,为我区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xxx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她离我们而去,但她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的好妻子、这样的好母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加倍工作,认真学习她那种忠于职守,务实求进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进一步精诚团结,求实创新,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表达我们的悼念之情。xxx同志安息吧!治丧委员会XX.08.02晚8点第二篇:追悼词同志们,朋友们:平湖含怨,百鸟啼哀,草木拭泪,夔龙伤怀。向培英老夫人——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5日9时许与世长辞,享年80岁。向老夫人溘然离世,子女遭遇失恃之惨,亲友蒙受永诀之悲,也让我们大家的生活空间痛失一份温暖与慈祥。现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向老夫人,追忆生平事迹,缅怀高风亮节,寄托深切的哀思,表达崇高的敬意。向老夫人1933年农历2月24日出生于本县归州镇百果园村萧家垭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身处困苦的环境,她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她经历了逆境的磨练,接受了家规的训导,明处事为人之理,习茶饭针黹之巧,为推磨舂米之务,受稼穑饲养之劳,成就了淳朴的情感、敦厚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和耕耘持家的能力。当嫁之年,她与本乡干部熊作虞先生喜结连理。在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夫妻恩爱,互敬如宾,相濡以沫,携手并进,分担寒潮、雷霆和风雨,共享阳光、云霞和虹霓,经营了真挚的爱情,创造了和谐的家园,赡养了父母双亲,哺育了儿女后辈。老夫人大半生在农村从事劳动,1997年,迁至县城居住,直至寿终内寝。向老夫人的生命自然平凡,因为她一辈子耕耘劳作,相夫教子,活在平凡的空间,做着琐碎的事情,而正是这平凡与琐碎,更能彰显一个普通劳动妇女朴实勤劳的本色和贤淑高尚的品质。向老夫人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一生。向老夫人在农村长大,在农民的家庭里长大,继承和保持了中国农民奋斗的秉性、勤劳的习惯和俭朴的作风。老夫人年幼的时候就担当起一份支撑家庭的责任,她扫地抹灰,洗衣做饭,养鸡喂猪,为父母减轻生产生活的重负。年岁稍长,她便走向广种薄收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饱尝了山区农民劳动的艰辛。成家以后,丈夫在机关工作,老夫人在家独自支撑门户,她带孩子,忙家务,耕地锄草,收获播种,夙兴夜寐,沐雨栉风,吃尽了席不暇暖独桨划船的苦涩。老夫人不仅热爱劳动,也崇尚节俭,一辈子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年轻的时候,她所穿的衣裳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即使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之后,她仍然衣不求华贵,食不求精美,也从不浪费铺张,暴殄天物,自始至终坚守着中国农民最原始的美德。向老夫人的一生是乐观坚强、百折不挠的一生。老夫人年幼的时候生活在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家庭,衣不中身,食不果腹,但她总是像顽强的小草,把目光投向蔚蓝的天空,在生活的夹缝里顽强生长。她童音未解就握上锄把,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根据,萧家垭的山前岭后,险壑峭壁,到处都有他瘦小的足迹和咸涩的汗滴。早年的萧家垭是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自然灾害和人为之祸,使居民的生活艰难竭蹶。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中,白日没有鸡啄米,夜晚没有鼠耗粮,老夫人在这种恶劣环境和艰难岁月中饱受煎熬。但是他总是坚信自己,放眼未来,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毅力。集体劳动的间隙,天光灰暗的晨暮,她采野菜,挖山货,跋前踬后,劳碌奔波,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