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汇编(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汇编篇一2、确定早孕后,对其孕妇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督促和协助孕12周前为其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1次早孕随,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入xx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且预约下一次检查时间。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一次产前随服务记录表。按孕产妇系统管理的.要求进行定期孕期检查,查五:12周前、16-20周、21-24周、25-36周、37-40周,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入xx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为其进行孕期保健指导。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两周内随转诊结果,酌情增加检查次数。4、强力推行住院分娩,严禁家庭接生。5、产后视:应于出院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视,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入xx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6、产后42天健康检查:对其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发现异常者转至分娩医院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入xx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孕产妇保健手册归档备查。7、认真做好孕期、产褥期、新生儿期的卫生营养、科学育儿等保健指导宣传工作。8、做好各种表、卡、册的整理、汇计、分析上报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汇编篇二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阿尔及利亚的方针。贯彻批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勇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3、医疗组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即用电话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中心主任,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5、中心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刻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人密切得在釆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釆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慼染的发生,倣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7、中心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信息监测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8、发现人畜垬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高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案其刑事责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章制度汇编篇三1、设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防保站及计算机信息科等科室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组织领导和落实。2、防保站为本单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主管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规范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并建立传染病登记簿。3、门诊、住院部、化验室要分别做好门诊登记、住院病人登记、化验室登记。4、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带者时,首诊医生必须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管理员统一收集录入。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