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推广语言文字手抄报推广语言文字手抄报我们每天都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但是你有没有注意过它呢?语言文字是我们常见的事物,它身上有很多跟学习有关的秘密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推广语言文字手抄报,一起欣赏下这些作品吧。佤族语言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佤语与德昂语、布朗语有亲属关系,与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汇中大约有10%的傣语借词。解放前,除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佤语没有文字。人们常用玉米粒、结绳、刻木等方法记数记事。由于佤族长期与附近的傣族、拉祜族、汉族交往,所以部分佤族学会了傣、拉祜和汉语。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一起对佤语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佤(当时称佧佤)文文字方案》(草案),并经批准试行。1958年对草案又做了修改,继续推进并出版了普及读物。十年动乱期间,佤文试行工作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并且出版了《佤汉简明词典》等一些读物。佤文的推行,为佤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科学的记录书写工具,受到了佤族人民的欢迎。(一)语言系属傣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语分傣泐和傣讷两个方言;使用傣泐方言的,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外,还有勐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部分傣族;使用傣讷方言的,除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外,还有耿马、新平、元江、双江、镇康、沧源、景谷、景东的傣族。傣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有六个声调。傣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词汇中有大量现代汉语借词,也有古借词和同源词。在基本词汇中,和壮语、布依语的同源词更多些;同时,还吸收了周围兄弟民族和东南亚信仰佛教民族的词汇。傣语是傣族人民共同的交际工具。但在各地使用的情况略有不同。在边疆的几个聚居中心,傣语不仅在本民族内部的交际工具,而且通用于当地的其他民族中。如西双版纳的布朗、哈尼、佤、拉祜、瑶等民族及克木人等,德宏地区的德昂、阿昌、景颇等族,男子一般兼通傣语,布朗族和德昂族且使用傣文。与汉族杂居的傣族除使用傣语外,一般也通用汉语。(二)四种傣文1949年前,傣族共有四种文字,通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叫傣泐文;通行在德宏等地的叫傣讷文;还有金平地区的金平傣文和耿马等地的傣绷文。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傣泐文和傣讷文,都是从左至右横写的拼音文字。傣泐文字母是圆形,傣讷文字母是方形,最早都脱胎于梵文。傣文,最初是记载佛经、传播佛教用的,后来,用它记载了大量关于人类社会的传说故事、文学历史、医药卫生、自然常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资料,对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傣文书写有两种:一种是用蕨(是一种植物)杆做笔,蘸着自制的墨汁,书写在自制的纸上,字迹清晰;另一种是刻在贝树叶上的叫贝叶经。贝树是一种热带常青乔木,高达二十余米,叶生于树顶,摘后加工成一尺多长、宽二寸左右的簿片,柔软而坚韧。用在木杆上镶有金属尖的特制笔,在贝叶上镂刻各种内容的书。涂上墨汁后,经久不退。(三)新傣文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傣仂文和傣哪文进行改造,产生了新的傣文——新傣仂文和新傣哪文。这两种文字改进后声韵调系统清楚,文字结构严谨,较便于学习和印刷。云南民族出版社和西双版纳、德宏两自治州的出版单位先后出版了大批教材、报刊和各种文化科技读物,并印刷了本民族原有的大量文学、历史、医药等著作及历书。1986年5月,西双版纳第6届第5次人代会上,作出恢复使用老傣文的决定。1992年4月,开始出版了老傣仂文的《西双版纳报》。(四)傣文历史文献用老傣文保存的大量文献,是傣族社会发展的珍贵史料,也是傣族悠久文化的宝库。傣文文献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宗教典籍,包括大宗的佛教经典和后来记录的原始宗教资料;另一部分为世俗文书,这部分内容广泛庞杂,包括政治、历史、法律、道德、天文、历算、农田、水利、科科、军事、语文、文学等方面。构成了一套傣族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其文化价值是无价的。毛南族的语言文字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据专家考证,毛南语约在12世纪从侗水语支分离成为独立的语种,并形成自己的结构系统及特点。因居住较集中,毛南语内部基本一致,没有方言土语差别。同时,在音节结构方面,又保留本语族一定的特征。毛南语音结构复杂,有声母66个,其中腭化声母16个,唇化声母13个,浊塞音及鼻音声母各两套,舌面音声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各一套。此外还有送气的清塞音与清塞擦音声母,以及V、W各有不同音位之特点。有韵母86个,其中元音16个,音位关系复杂,有10个处于长短对立状态。有的则可以跟高元音与清塞音等韵尾结合成韵。但韵母Y、L受汉语的直接作用较突出。共有8个调类,包括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且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