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这是老师多篇优秀作文这是老师多篇优秀作文爱在一点一滴处从老师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并用这份无私的爱滋润着身边的人。2007年,她的孩子才上二年级。一天孩子回来说要给学校一位得了白血病的小姐姐捐出自己仅有的100元的压岁钱。那时她家刚刚买了新楼,每个月都要从工资中拿出一大笔偿还房贷,生活极为拮据,但从老师却深深为儿子的爱心而高兴。她当即夸奖了儿子,并支持他这样做了。记得当时她儿子的捐款是全班最多的,每每说起此事,从老师都是一脸的骄傲。2009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从老师在班里组织了纪念活动,把自己写的长诗《生命之花——“5?12”周年祭》读给自己的学生们听,很多孩子流泪了。她告诉孩子们,有些日子是不能忘记的,孩子们在这动情的诗歌中懂得了对于生命的尊重!2010年,玉树地震,从老师为在人民广场举行的大型募捐活动创作了一首抒情长诗《让我拉起你的手》。那天由于必须去滨州查病,从老师不在现场,改由她的两位同事现场朗诵,驻足聆听的群众热血澎湃,纷纷解囊,场面十分感人。好儿媳好母亲从老师说,一个女教师的美,首先来自于对家庭的眷顾与对子女的教育。2009年秋天,开学不到半个学期的时候,从老师的公公查出了食道癌。当她放学回家,听到这个噩耗时,不禁“哇”地痛哭失声了,她为老人深感难过。她和爱人立即联系为老人治疗。当时,她们家经济拮据,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八岁,新买的楼房的债务还没有还清。她和全家人商量了一下,三四天后就为老人做了手术,还亲自在为老人借了两万元钱做手术,至今还要由每月的工资中扣除500元以偿还。术后的休养滋补,之后的放疗化疗,她和家人都悉心面对。术后第二年,老人的病情有了反复,她就把两个老人都接到身边以便更好地照料病人,老人从初春住到临近冬天。在老人去世前的那个早春,病情加重了,她和爱人又把老人家接到无棣,一直住到了临终前去医院。就这样,被医生判定为最多还能活一年多的老人,在她和家人的竭力治疗悉心照顾下,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虽然老人离去的真的太早了一些,带给了她和家人无尽的哀伤,但是聊以自我安慰的是,她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老人得病期间,从老师的爱人的压力很大,常常失眠,她就尽力宽慰他,并把照管两个孩子的学习的责任以及生活上的家务等压力更多地承担起来。在这三年里,每逢老人需要去住院,从老师就得独自带孩子。大儿子上三年级,为了他能写好作文,从老师除了给他买书督促他读书之外,还和他一起写日记,16K的日记本,孩子写半页从老师就写另外的半页,这样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她孩子的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还在本校校刊上发表了习作。那时,小儿子上幼儿园,从老师也只能独自接送他,有时为了能够不耽误学校的工作,就委托别人代为接一接或送一送。回家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衣食以及学习,对此从老师已经学会了从容面对。对于此事,知道的人,很多都夸她。而她却很淡然,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人应该做的,出自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自觉,其实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她说:每个人当面对癌症以及死亡这样的大事的时候,才知道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对于一个人多大的精神洗礼,它能让一个人的内在更美。痴迷于读书学习从老师的爱读书,她的第二实验学校的同事们是无人不知的。在2012年的学校“教师论坛”上,她所做的《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谈谈我的阅读》的报告,震撼了很多在座听讲的老师,大家惊叹于她阅读的范围之广,阅读的收获之大。她的此次报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很多老师主动和她交流关于阅读方面的问题,有的老师和她借书,有的老师请她给班里推荐阅读的书目,还有的老师给学生推荐书籍时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她推荐的那本特级语文教师陈琴的《经典即人生》的书籍,还被学校作为了2012年寒假教师选读的书目之一,使很多老师因此而受益。据她自己说,她是最近三四年里才开始进行大量阅读的。仅去年一年的时间,她在当当网上的购书款就达到了近三千元,接近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她还自费700多元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少年儿童研究》、《名人传记》等六种杂志,以跟上时代跳动的脉搏。她觉得这很值,因为正是由于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才使她变得更加达观,更加宽容,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加理解了生活,懂得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有了更加淡定的生活态度,以及一颗更加心平气和的心。也正由于阅读,特别是专业阅读,才使她任教的班级的学生们受益,她班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也使她自己的两个孩子爱上了读书,变得更加出色。从老师很善于向周围的名师学习,在教学上,该校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君香老师就很使她受益。该校的几位语文市级学科带头人也都是从老师学习的楷模,她和她们是要好的朋友,也是她不断向之学习的身边的“大师”。每每学校里组织的听评课以及去兄弟学校听课等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去外地学习时,作为少数民族老师的她,虽然饮食上有些不便,但是她却毫不在意,依然克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