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第十册23课《刷子李》人教版第十册23课《刷子李》(精选15篇)人教版第十册23课《刷子李》篇1一.导学提纲(一)生字词的学习。读课文1-2遍,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建议快速阅读和联系上下文。1、六个生字中的认识较难,应这样认识2、十一个读记词语中的读记较难,应这样读记3、自学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具体列出)(1)(2)(3)(二)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感情地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2、用横线画出课文中能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那些句子。(1)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词语:句子:句子:(2)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直接在课文中做批注。(3)有条件的,可以听听家长对粉刷的介绍,或看一看粉刷工人的操作。(三)写人方法的领悟(1)把文中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表达的效果。(2)尝试找一段描写人物很精彩的文字(可以从自己和同学的习作,或者课内外的文章摘选片段),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3)有条件的,可以找找作家冯骥才的其他同类文章,比如《泥人张》《快手张》。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在哪里。3、继续学习并领悟细节描写、对比写法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体会课文中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句子,学习并领悟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导学提纲(四)教学流程板块一、新课导入1、导入语,出示课前导学提纲2、小组内交流,检查各自的预习情况。3、汇报交流“导学提纲”中的预习情况。(1)听完小组同学的发言,你在哪些方面有收获?(2)针对自己的预习,你想向大家提醒什么?你现在最想学习什么?4、小结预习的情况。板块二、感知课文1、熟读课文中能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那些句子,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2、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2、教师指名发言,相机出示ppt,对于精彩语句做适当强调、讲解。3、教学预设(重难点、精讲):(1)体会蘸浆时的“匀匀实实”和“透亮清爽”。(2)指导读好句子“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3)出示一段句子,比较哪个写得更好,为什么?(4)指导学生体会“刷子李”刷墙时“悠然自得”“行云流水”“天衣无缝”。(5)教师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6)小结学法,学习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比较句子不同”和“有感情读”板块三、感悟写法1、把文中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互读互评。2、体会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3、展示课前收集的描写人物精彩的一些文字,说说自己的想法。4、小结写法:采用细节描写、对比等方法,使文章情趣盎然,简洁生动。板块四、拓展延伸教师介绍冯翼才的作品等。人教版第十册23课《刷子李》篇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述精彩的句子。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2、平时我们怎样称呼数学老师的?以此类推,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这天我们课文中出现了这么个人――刷子李。猜一猜,他是做什么的?3、“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搞笑的称呼。明白吗?“刷子李”可不像李会计、李厂长一样,只要是姓李的粉刷师傅就能够这样叫。只有这个人刷墙的技术个性好,才能叫“刷子李”。比如:做豆腐个性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个性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4、那么“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这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二、简介冯骥才及本文来源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群众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持续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好处……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这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