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朝花夕拾知识点第一篇:朝花夕拾知识点关于《朝花夕拾》的知识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回忆性散文《狗·猫·鼠》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阿长;衍太太《朝花夕拾》题解: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主要内容: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地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的种种经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该书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文章篇目简介:1)猫狗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五猖会4)二十四孝图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艺术特色: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2)在深情回忆往事时,经常插入一些对现实的议论,呈现出鲜明地夹叙夹议的特点。3)善于抓住事件、人物最有典型意义的特点特征,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4)善于运用反讽和对比手法,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作品主题: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及师长的怀念之情。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深沉思考和巨大热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朝花夕拾》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叙事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2.《朝花夕拾》在艺术手法上,以富于诗情的叙事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夹以精当的议论,(叙事),(抒情),(议论),浑然融为一体。3.《朝花夕拾》叙事中记人的优秀之作有哪几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4.《朝花夕拾》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回忆性质。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早晨坠落的花下午捡拾起来,意味着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与情感。所以这本书在选材上都是一些回忆性的散文!5.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写作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既然是回忆文集,自然是在文中回忆自己的过去经历等等,当然会用第一人称来写。此外,用第一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同作者促膝长谈的感觉,更显亲切6.从《藤野先生》中找出细节描写部分并谈谈其对人物刻画的作用。„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这是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这是同学对他的评价。全文最后一段的那句话说明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长久的照耀着人们,给人们精神和力量。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中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猖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