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发展.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238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发展.pptx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发展.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第一部分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基本背景和主线第二,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和方法的转变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采用不同的管理流程--三类管理制度下项目申报的流程不同采用更加有效灵活的管理手段--产业政策指导、规划约束、土地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控制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确定更加合理的投资项目管理权限--中央政府投资除本级政权等建设外,主要安排跨地区、跨流域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实行严格、规范和全过程管理--严格审批、规范评价、科学决策、全过程监管、责任追究、后评价制度第三,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体系日趋完善各种评价方法的简单比较第四,投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农业示范项目为例第四,投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农业示范项目为例第四,投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农业示范项目为例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项目前期管理制度和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逐步建立和规范针对不同性质项目的三类项目管理制度: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逐步由相对单一的项目决策模式向综合化、多元化决策模式转变进一步规范项目评价、项目评估、项目申请等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明确项目前期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职能划分进一步明确项目前期管理的工作程序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三类项目管理制度三类项目管理制度核准管理办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9号令),2004年9月15日;《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2号令),2004年10月9日;《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2004年10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5]76号),2005年7月14日三类项目管理制度综合化、多元化决策模式明确产业政策对投资项目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2005年12月2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2005年12月2日;2007年修订本目前正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部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06]596号),2006年3月22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令第57号),2007年7月31日《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一)、(二)、(三)》(2004年7月、2005年10月、2007年1月),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决策依据多样化土地合理利用:《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国土资发[2006]296号),2006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27号)2004年11月1日环境保护:《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2004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资源利用和能源节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94号),2006年9月17日;《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资源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决策主体多元化:见后续内容项目评价、评估、申报规范管理项目评价、评估、申报规范管理项目申请报告实行标准化内容和格式要求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节能方案分析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经济影响分析社会影响分析项目申请报告与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区别目的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时序不同法律效力不同项目前期管理责任主体和职能划分发展改革部门:对项目的审批(核准)以及向国务院提出审批(核准)的审查意见承担责任,着重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维护了经济安全和公众利益,资源开发利用和重大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防止出现垄断等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能否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等负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供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