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永远跟党走——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玉怡****文档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永远跟党走——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docx

2022永远跟党走——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19永远跟党走——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也是“**”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党史国情、社会发展、民生实际,增长经验阅历,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根据中央和河北省相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大学生“永远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实践活动。多年来始终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就业择业相结合的原则,我院“红色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十一人在指导教师侯可的带领下,来到河北省平山相合河口乡柏枝会村开展为期五天的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具有学院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背景情况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院的特色活动,年年形似,年年创新。今年我院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及河北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与时俱进的成立了“红色青春”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平山县合河口乡柏枝会村,服务群众,宣讲科学发展观,助力和谐新农村建设。此次我们团队开展的活动有“建党**周年、走访慰问老党员”、“走进农家,做农村低保问题调查问卷”、“义务支教”、“宣传卫生保健应急常识”、“为全村人义务体检”、“爱心晚会”、“发放衣物文具”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效果显著。村容村貌:柏枝会村现有人口377人,土地面积260多亩,位于合河口乡政府南6公里处。文教卫生: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及卫生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村中建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师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为了方便村民就医,村中建有小型诊所一家,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政务公开:现任领导班子5人,实行政务公开原则,各极为村民做实事,深受村民的信任。村内设有水电站一座,并于去年开始采取退耕还林措施。特色经济:种植结构以玉米、土豆米。养殖业以养猪、鸡为主。旅游业:有2个花岗岩矿,风景秀丽,适且开发旅游业。经济状况:人均收入一般,今后将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条件。二、活动目的1、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开展高校大学生“永远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宣传“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思想,宣传建党**周年的相关知识,使党的政策进一步深入民心。2、通过为乡村募捐图书,改善农村子弟学习条件,通过学习方法的介绍,为当地学生带去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开拓他们的视野,并以此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实践能力。3、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走进农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奉献友爱、提高素质。4、通过文化接力、科技支农、弱势群体帮扶、义务劳动等方式开展新农村服务实践活动。5、宣传河北省三年上水平文件的相关精神,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6、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个别专访等形式,走村串户,深入农民家里,对当地“和谐农村建设”、“三农”、“低保”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三、追寻红色足迹第一天下午我们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去访问看了村里的老党员。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一名89岁的老奶奶,她也不记得自己是几岁入党的,只记得当时还在进行抗日战争。老奶奶告诉我们,红军好,共产党好。她还给我讲了抗战时的故事,那时生活很艰苦,到处都是战争。第二家也是一位老奶奶,今年88岁,她是17岁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她满怀神情的对我们说,“为了革命,不能说受罪。”“胡书记真好!”接下来我们采访了很多老红军,他们给我们讲了很多战争时的故事,他们说在激烈的战场上,大家脑海中就没了“生命”二字,他们心中始终秉承着“精忠报国、保卫国家”的精神,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战斗的胜利,我们的革命先辈再怎么残酷的考验都接受了,所以出现了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无数优秀革命先烈。村里有好多老红军老党员,他们当年有的奋战在前线,沐浴在枪林弹雨中;有点在二线默默奉献,从不抱怨。在他们的意识里,为了革命,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战争结束后,他们留在了村子里,因为没上过学,没读过书,没有任何技能,所以,他们常年靠种地来维持生计,但由于四面环山和现有的土地条件,他们只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