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核心区混凝土代换技术.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梁柱核心区混凝土代换技术.docx

梁柱核心区混凝土代换技术.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267999646"绪论PAGEREF_Toc267999646\h2HYPERLINK\l"_Toc267999647"一、梁柱强度不等时核心区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PAGEREF_Toc267999647\h3HYPERLINK\l"_Toc267999648"二、复兴医院新病房楼项目理论支持及计算PAGEREF_Toc267999648\h4HYPERLINK\l"_Toc267999649"三、广州广交会新展馆的理论突破PAGEREF_Toc267999649\h8HYPERLINK\l"_Toc267999650"四、实施效果及总结PAGEREF_Toc267999650\h10梁柱核心区混凝土代换技术蔡鹏程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房地产开发部[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不相等时设计与施工矛盾问题(标号相差不小于两个等级),探索了以单一低强度代替不强度的混凝土替换方法。在不等强梁柱节点加腋处理,因节点处混凝土在三轴受力状态下,具有很高的表现强度,即使采用梁的混凝土强度(低强度),其实际表现强度仍可能高于柱的强度,并经广州新展馆项目应用实施,在高效优质施工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技术,在国内建筑领域,解决了现代高层建筑频频出现的设计与施工工艺矛盾,通过应用总结,该项技术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关键词]不等强,梁柱节点,混凝土替换,加腋[Abstract]:Inthepaper,westudiedtheproblemoverthedesignandconstructionofconcreteframeworkstructurewithdifferentialforconcreteintensitiesmorethantwogradesatthebeam-to-columnconnection.Concreteatthejointhashighapparentstrengthasitisundertri-stresscondition.Whenweaddhaunchingatthejointbypouringwithlower-intensityconcrete,theapparentstrengthwillbepossiblyhigherthanthecolumn.Replacinghigher-intensityconcretebylower-intensitiescanimproveconstructionefficiencyandconcretequality.ThistenchniquewasusedsuccessfullyinGuangzhouExhibitionhallfortheChinaExportCommoditiesFair.[Keywords]:differentintensity,beam-to-columnconnection,replaceofconcrete,haunching绪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商业步伐的加快,土地价格逐步增高,在有限的土地内实现高容积率、高使用率的建筑产品,成为很多开发商及投资商追寻的热点,因此,建筑高度逐年增加,并伴随建筑功能的不断丰富,公共建筑(尤其展览建筑)对于建筑物的跨度要求也逐渐增加。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中,框架柱为了尽可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及提高有效建筑面积利用率,设计往往尽可能减少柱截面面积,柱因承受上部多层建筑物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其混凝土强度一般相对较高,而梁因其仅承担本层荷载且考虑梁端“强柱弱梁”的抗震作用(设计人力求保证建筑物在遇自然灾害破坏时,梁端呈塑性破坏,以保证建筑物破坏时的前兆,为人员撤离提供充裕时间),混凝土强度相对较低。这样,梁与柱在结构设计上往往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即柱的混凝土强度高于梁。在梁与柱核心区混凝土强度大于两个标号时,梁柱节点混凝土按现行规范,采用同柱的高强度浇筑。这种做法在取得设计合理性的同时,为施工增大了操作难度。增加了一道施工工序,而施工难度的增大,又将降低质量保证的可靠度,降低通过施工实现设计意图的满意度。因此为了兼顾设计与施工,有效工程的最终质量水平,我些项目技术人员,经过查阅大量设计理论依据,与设计人员协商,采用了梁角加腋方案,使梁柱核心区混凝土处于三相受力状态,满足理论计算模型,然后进行验算,发现,再次状态下的核心区混凝土,即使采用与梁相同的低强度,其实际表现强度仍然可能高于柱的高强度混凝土,因此,采用同梁的低强度混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为可能。并经过整栋建筑的事实、成品检测,产品效果实现预期。本文中,笔者根据所